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风》是《诗经》里的重要篇章,是研究秦人历史、地理、礼制、风格、文学等极其宝贵的经典文献。基于此,主要从考查《秦风》的内容主旨、分析艺术特点和探求其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等三方面切入,对其进行审视,以期能对《秦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谈《石鼓文·车工》兼及秦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把《石鼓文·车工》与《诗经》秦风的同类题材加以比较,并通过对诗文的具体分析,阐释了秦人刚健、尚武、激扬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诗经·秦风》十篇是研究秦人西部文化风貌的重要史料,其中前五篇为一组,从《车鄰》至《终南》,产生于西周后期;后五篇为一组,从《黄鸟》至《权舆》,产生于春秋时期。两组诗以秦人在与戎狄的斗争中发展、立国、壮大为主线,展示了早期秦文化中显著的重军功、尚气概、轻礼义、重真情的西部特色。这种尚武与纯情的完美结合,正是秦人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的文化奥秘。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历史、思想内容、与《诗经》其他战争诗的比较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秦风.无衣》的主旨并不是刺用兵,而是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发扬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诗经·秦风·无衣》是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后人对其写作旨意看法相异。本文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战歌。  相似文献   

6.
秦诗风貌     
"秦诗"是指春秋时代的秦人之诗,包括传世已久的《秦风》十诗、出于地下的《石鼓文》和《秦公大墓石磬铭文》等韵文。它在内容上偏重对上层阶级的描述,对秦地的自然风貌也有细致刻画,而对民间的抒写稍显单薄。但对秦人内心世界的表现却非常丰富:既展现了民族群体心理,也描绘了个体人物胸臆;既有壮怀激烈,也有婉转深致;既展露出爽朗豪迈之气,也蕴藉了凄切缱绻之风。秦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寻常平直之处,又有婉转入神之笔;在审美风格上,既有整饬的形式美,又有缥缈的意境美。秦诗的总体风貌可概括为:气象激越而苍凉,笔致沉静而灵动。  相似文献   

7.
秦诗指春秋时代的秦人之诗,包括传世已久的《秦风》十诗和出于地下的石鼓文以及秦公大墓石磬铭文等韵文,其总体气象激越而苍凉,笔致沉静而灵动。在秦人不断"周化"的过程中,秦诗获得了发生的契机,并随着秦人总体文化水平提高而不断发展,至春秋中后期其文学水准和价值达到顶峰。具有显著礼乐特质的春秋秦文化是秦诗发生的基本文化语境,持久的文化接触和华夏民族认同则是其生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诗经·秦风》在十五"国风"中独树一帜,表现了集刚和柔两种文学品格于一体的独特风貌。文章主要探讨《秦风》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是因为它植根于两种不同文化——中原文明与西戎文化碰撞交融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秦风》以其悲凉、凝重的风格独立于十五国风之中。这种风格的形成首先与它地处中原偏西 ,多战事的地域分野有关 ;其次与《秦风》中的诗歌所采用“赋”的表现手法相关 ;最后则与《秦风》诗歌中选词用语偏重色彩有关。这三方面联合起来影响了秦风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记载和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秦在西周到春秋早期,建构了完备的礼乐制度,《诗经·秦风》作为秦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得到传播。《诗经·秦风》反映了秦礼中的飨礼、田狩、车舆制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诗经·秦风》表现了秦地风俗,具有"教训正俗"的意义,反映秦国臣下对君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加强。从《诗经·秦风》来看,秦所建构的礼乐制度具有自身特点,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礼乐制度发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相似文献   

13.
从民俗历史、思想内容、与<诗经>其他战争诗的比较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秦风·无衣>的主旨并不是刺用兵,而是表现了泰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发扬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张艳霞 《现代语文》2009,(2):110-110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围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相似文献   

15.
含蓄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人们常说古代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含蓄蕴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往往被推为诗艺的极致。《蒹葭》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之一,是《诗经·秦风》里的代表作。秦诗中多是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作品,由此清新柔美《蒹葭》在《秦风》中显得尤为特出,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本文主要从艺术表现和审美欣赏的角度来阐述《蒹葭》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6.
秦人故里巧芽“种生”的生育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秦人源于东方还是西方,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1973年出土于马王堆的《战国纵横家书》中曾经提到过秦人源于商阉,即商奄、商蓋(今山东曲阜一带)。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存清华简《系年》第三章中提到周武王死后三监叛乱,周成王伐商邑平定叛乱,曾经在商蓋消灭了嬴秦的先祖蜚廉,并且将他的族人西迁到甘肃省甘谷县的朱圉山一带,成为后来大秦帝国的先祖。作为秦人始出地的最新证据,而且是司马迁没有见过的材料,其"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圄,以御奴虘之戎,是秦先先(先人)"的记载,对于研究朱圉山与秦人始出地以及秦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①  相似文献   

19.
《诗经》被分为"风","雅","颂",其中"风"的释义采宋人郑樵之说为"风土之音曰风"。秦地人勇武善战,秦风亦多激昂豪放之语,但《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幽婉朦胧有别,是秦风中的"异类"。而正因此,《蒹葭》题旨值得更多的关注与辨考。本文将《蒹葭》还原到"秦风"的大风格之下,对《蒹葭》题旨的"祭歌说"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21,(5):19-27
战争观是《尉缭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集中体现了先秦兵家尉缭对战争问题总体的、根本的看法。《尉缭子》中所蕴含的先进民本精神和理念,以及尉缭对战争源起、作用、性质、目的、本质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基本观点,构成了尉缭先进的民本战争观。基于儒家的民本精神,尉缭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并反思了战争与民生政治的关系,试图构建起兵胜在政、民为政本的民本战争观。这种民本战争观是先秦兵家对儒家"孔孟之道"精神的汲取,更是先秦诸子整合性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