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学艺术种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略谈三点. A、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课程教学应诱趣,激趣.那么,趣从何来,来之新奇,真情,审美,设悬。1.新奇。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活动,这就要求课堂内容要注意有新意,有新鲜感。一节作文指导课,在讲到构思立意时,我结合了吴伯正先生发表在《温州日报》的一篇文章《卡拉未毕都OK》.该文把“卡拉OK”这个外来词艺术性地拆作题目,写到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只管自己娱乐,  相似文献   

2.
节目主持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以追求学生个性学习和终身发展为目的。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鉴节目主持艺术,在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要借鉴节目主持艺术,是因为节目主持艺术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灵感。小学语文教学借鉴节目主持艺术讲究语言激趣,情感激趣,辩论激趣,表演激趣。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语文教学方法的研讨中,大家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下面,我以文学作品为例,从形趣、情趣、意趣这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一、形趣———审美直观效应形趣,是指教学中的直观形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它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悦耳悦目”的审美直观效应。如讲授戏剧文学《雷雨》,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戏剧性的感觉。或组织学生观看《雷雨》录相,促使学生在审美欣赏中加强对戏剧人物性…  相似文献   

4.
小语教材中所选古诗文质兼美,言简意赅。怎样教会学生学古诗,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感知·玩味·入境·动情”教学流程。这里仅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例谈谈运作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读,感知形式美。古诗的形式美由语言、韵律、节奏以及诗篇的句式等因素综合而成。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包括  相似文献   

5.
激趣·解难·启思胡承岸,孙健英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这两年,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多功能的作用,达到了激趣、解难、启思的效果,克服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是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笔者在看图学文《美丽的公鸡》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声激趣 ,感知课文《美丽的公鸡》一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我针对二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的特点 ,在教学中增加了形象思维的内容 ,通过以声激趣 ,把公鸡、蜜蜂、青蛙的声音与课文的朗读有意的结合起来 ,把教师的单纯范读变成了学生喜爱的艺术朗诵 ,完成了以感情朗读为主的范读教学过程。通过以声激趣 ,感知全文 ,学生们不仅突破了生字关 ,而且对象声词有了较深的理解 ,…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从置疑、激趣、创境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置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人们探求新知的动力,有疑才可能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引导质疑,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应巧妙地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许多学…  相似文献   

8.
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激趣 导标“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 ,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 ,找准教学的切入口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可采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激趣 ,要找好导向的作用 ,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探索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 ,就要引导学生明确 :这节课要学什么。那么 ,就要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 ,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认知目标 (学习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 ,形成技能 …  相似文献   

9.
一、有趣 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有趣”,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兴趣规律,从课内课外多方面“激趣”: 1.课内激趣 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而,教师要特别重视处理好语文教材和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其一,生动的课文不要讲得乏味。教材中的文艺作品,本身就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类作品学生看得懂也喜欢看,就不妨采取课前布置预习、课内反复阅读、学生讨论分析、教师从中引导的方法。这样,既可充分发挥课文内在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教学效果。其二,枯燥的文章要教得生动。议论文、说明文,教师难教,学生怕学。要使这类课文能引起学生兴趣,就要对教材作一些适当的处理,增加一些形象的材料,可使学生易于接受。如尽可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举例,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和有兴味。其三,在具体的课堂组织上注意让“趣”字贯穿始终。在一堂课的三个阶段做到:“课伊始,趣亦生”,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人”;“课下行,趣乃浓”,课堂的讲解、讨论和练习要组织得一张一驰,跌宕有致,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课已尽,趣犹存”,教师通过布置课外阅读或写作练习,使课堂教学效果延续到课外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自设置以来便有诟病批评者,有寻求科学系列者,有自以为是者,这已经持续一百余年了。所有的探索与尝试都是有意义的,都会对厘清语文课程的本质及母语学习的规律产生影响。本期重点推出了由戴汝潜先生主编的《大成·全语文》(学本)的介绍与阐释,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同仁的关注。该套教材以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为理论依据,并使每个"例子"的教学目标清晰化、序列化,这无疑是一种有意的尝试,定然会为语文教学吹进一缕清风。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趣,导向目标“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语言激趣、情境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激趣要找好导向的作用,创设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探索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引导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什么,自己努力的方向,要探究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自主”教学 ,即一种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探究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立体性教学模式。  一、教师导趣 ,学生自学探索。即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形式诸如 :情景激趣、语言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激趣的导向作用 ,避免随意性 ;要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探究的积极性。  二、教师导疑 ,学生自寻目标。学生的问题有多样化和差异性特点 ,并非都值得研究。对这些问题 ,教师要“集疑”(听取和归纳学生疑问 )、“布疑…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诱趣,激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在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不是一览无余,而是耐人寻味;不是洞若观火,而是柳暗花明;不是一马平川,而是曲径通幽;不是给学生一串句号,而是给学生无穷的问号。教《项链》这一课  相似文献   

14.
掀起课堂教学高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激趣艺术,把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推向高度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这种“高潮迭起”的课堂教学,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必须掌握激趣的艺术技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明确了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既定目标和学着自己去读书,去发现疑难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所以,我主张:课堂上要进行自主教学,还学生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实施自主教学,的确有化平常为神奇的功能。一、“趣源”-“趣例”-“趣流”趣味或许是常见的话题,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努力使教师成为“趣源”,教材成为“趣例”,教程成为“趣流”。这种趣味,对于建设和谐的教学甚为重要。我通常是在课始、课末进行激趣。如在上《口技》一课前,我先让几个学生一起模仿我们农村清早时鸡鸣…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 ,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可采用导语激趣法 ,设计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 ,我们连云港东临黄海 ,不少同学都到过海滨 ,甚至在海滨浴场嬉戏过 ,那么 ,你想知道海底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把这篇课文放声朗读几遍 ,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学习《小珊迪》一文时 ,又可采用情境激趣法 ,先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 ,创设情境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 ,学生就会…  相似文献   

17.
韩华 《学周刊C版》2010,(1):50-51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课堂激趣有这样几种方法:1.导语激趣法;2.多媒体激趣法;3.比赛游戏激趣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重要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点中就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要求,要求教师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文。可见,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是多么重要。在具体教学中,我常常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激趣。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朗读1.利用电教手段激趣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三个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古诗《鹅》时,我播放白鹅戏水图画,一边描述一群大白鹅在碧绿的湖水中游玩,红色的蹼轻轻地拨动……这样,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白鹅形象,对白鹅产生爱感,自然,朗读课文时,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洋溢于表。2.运用成就感激趣表演是自我展示,是学生自信的表现。表演不仅能激趣,更能为朗读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找到成就感,如:我在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个基础学科,而小学低年级语文又以识字为主,所以如何能够让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如何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入手.通过“游戏识字法”“新奇激趣法”“竞赛激趣法”等多种方法为大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