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2.
王志 《宁夏教育》2007,(4):77-77
做父母的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和别的孩子去比,却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有的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3.
“懒”妈妈     
我有一个“懒”妈妈。送我上幼儿园,送到校门口,妈妈让我自己进去。妈妈说:“我可不会‘勤快’到那个地步,还要把你送到教室门口。反正不过马路,没危险了,自己去吧!”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妈妈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又是给孩子拿鞋子,又是给孩子放书包,还陪着孩子写作业。一进家门,妈妈就“命令”我:“贝贝,自己到鞋柜里拿鞋,换完鞋后,到阳台上去写作业。”  相似文献   

4.
一位家长来信说,前不久他为孩子的生日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可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孩子说,只要爸爸妈妈以后别老拿他与别人比,就是最好的礼物。本来,他们平时拿孩子与别人比,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没想到……那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究竟是好是坏?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家长和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家长张先生(来自山东):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也不可能都上同一所大学,干同样一个工作。所以,你不能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为人父母之后,谁都想自己的孩子成为耀眼的“大人物”,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则更是天下父母们的期待。那么,“大人物”是怎样炼成的?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人物”?最近,有幸读到韩国家教畅销书——《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心中豁然开朗起来:把孩子培养成“大人物”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大人物”是成全出来的。该书的作者,全彗星博士是前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她的六个子女均为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博士,并且毕业后都在美国政府或大学担任要职。毫无疑问,她和她的孩子都是“大人物”。虽然做科学家、做工人都有出息,但一家共取得了十一个学位,成为了美国教育部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还是使^“震惊”。  相似文献   

6.
攀比孩子是家庭教育出现的较为普遍的不良现象。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攀来比去至少有四大负面影响:伤自尊心、破坏亲子关系、压抑个性、损害健康,实在必须摒弃。  相似文献   

7.
王金战 《成才之路》2011,(17):11-I0006
近日,一份名为“想得美”的课程表走红网络,在这份由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的课表中,“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该课程表在汉网上贴出后,一时引发众多网友热烈讨论。教育专家王金战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尽情地玩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谁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家长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几个家长不让孩子在童年时就去学“珠心算”“新概念英语”?是否学了这些东西就意味着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呢?  相似文献   

8.
博览     
博览警惕“超常儿童综合症”当今的竞争社会里,父母亲普遍怀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有天赋,发展比别人更快更好,别人不会的,我们会,最好生养一个神童。有的父母自己进不了名牌大学,却希望孩子将来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好给自己脸上增光,好在别人面前,有资本拿孩子炫耀一番。但我觉得,孩子不是大人炫耀的资本。同事的儿子小霖,不但学习好,还很乖巧听话。因为我老上他家去,小霖和  相似文献   

10.
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高居“令孩子们最反感的家长教育行为”榜首。拿孩子互相比较真的是家庭教育的“禁区”吗?生活中,父母或有意或无意、或明或暗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家长非常忌讳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高矮胖瘦——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不同,发育早晚不同,高矮胖瘦自然就不同。先天条件好的孩  相似文献   

12.
谁都愿意成为耀眼的大人物,为人父母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则更成了普天下父母们的期待。反思自己,虽然还算是个堂堂正正的人,但离“人物”,尤其是“大人物”则相距甚远——我顶多算是个“小人物”罢了。也因此,我无时无刻不在梦想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作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好给自己脸上增光,好在别人面前,有资本拿孩子炫耀一番。但我觉得,孩子不是大人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14.
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动笔写这封信的,希望能得到答案。 在小学时,我成绩很好,可自从上了中学,成绩就不断下降。我心里十分难过,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我已经很用功了成绩还是上不去?在家里,爸妈总对我说:“我去考考都会比你考得好,别人都考那么好,你怎么就考不好呢?”渐渐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有时还会想:我到底是不是爸妈生的,为什么他们总拿别人的孩子来跟我比呢?  相似文献   

15.
很多父母往往喜欢拿自己子女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作对比,而且,常常得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的悖论,殊不知,这种认识是极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长处加以鼓励,而不是拿孩子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然后无休止地指责他,使原本不错的孩子变得自卑、孤僻。同时还会无形中让孩子对“榜样”产生仇恨心理。而孩子一旦仇恨起来,是非常恐怖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深信同学都和我一样,当父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时,会有这样或那样不愉快的反应,有时撂下一句“人比人,气死人”便气呼呼地走开。人比人,真的气死人吗?自读了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作品《比,才有进步》后,才从中感悟到了“比”的含义。作品中有一封写给他儿子的信,因为他儿子也同样抱怨父母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刘墉在信中提到:比,确实不是很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不愉快?就是因为打破了自己编织的“满足梦”,也可以说是使自己面对了现实。有什么事情,要比你面对敌人,当面交手,来得更真实呢?“人比人,气死人”是中国的一句…  相似文献   

18.
我发现,我们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总喜欢改变别人,总希望别人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去成长去发展.可是,却常常忽视一个真理——我们自己也没有成长为师长当初希望的样子.《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简单地说,就是告诫教育者培养孩子要以人为本,一定要遵循和尊重孩子的本性.孩子最大的本性是什么?就是天真、活泼、好动,对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保持孩子的天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9.
赵亚兴 《教学随笔》2011,(7):22-23,77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  相似文献   

20.
我很晚才记事,童年的经历差不多全是从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这孩子老实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父母很少给我零用钱。有一次,我偷偷从储蓄罐里拿了些硬币去买孽莽吃,回到家却忘了这覃莽来路不正,乐呵呵地拿去给父母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