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高校后勤工作,大力倡导和推进后勤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中央领导特别是李岚清副总理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199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在这之后, 社会化就成为高校后勤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围绕后勤社会化这个主题先后召开四次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工作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配套政策。按照中央要求,教育部始终高举后勤社会化这面旗帜,将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各地政府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校后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省各高校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创造了多种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本文对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三种主要模式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对深化我省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后勤社会化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绩。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实际情况的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水平还不高,各地区、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距。作者从产权制度、社会政策、后勤队伍、后勤的教育属性、后勤实体的实力等六个方面对制约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以期对改革的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勤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从1998年开始,华中理工大学对后勤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体制,组建后勤集团,转变观念,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步骤等。本文对此作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途径全国高校后勤工作者本着开放、搞活、承包和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精神,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在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探索出下列几条途径: (一)从高校内部实行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许多高校在学校党、政领导下,从学校内部进行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改革尝试,大体情况如下:(1)总务处在实行岗位责任制、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搞总务处系统全面大承包。(2)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生活服务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办成独立核算、自  相似文献   

6.
1.高校设立后勤财务总监的必要性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各高校尽管进程不尽一致, 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质的变化。虽然实行了“拨改收”,由于经济环境、观念、政策法规以及高校后勤资产的特殊性等, 后勤资产没有从学校规范剥离,后勤实体只能按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央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系列方针政策及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结合其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总结归纳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须遵循"三服务、两育人",社会效益优先,公平竞争,因校制宜,市场扩张,积极融资,机构精简,资产明晰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各高校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公寓的社会化改革也到了关键时刻,面对着现阶段特殊的学生群体(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特殊形势(各高校大力发展后勤产业,力求最大限度地突破制约学校办学的瓶颈),公寓的管理人员,管理体制,管理模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保证整个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大方向.后勤社会化就是"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后勤运行的市场化,后勤管理的契约化.后勤资源的社会化",但是后勤社会化不是简单的把后勤推向社会,而是既要实现高校后勤的改革,又要体现出高校后勤服务于高校的这一根本特色,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使高校后勤能够通过社会化为我国高校的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呢?笔者认为关键是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做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经过十余年的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后勤社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余年来,浙江大学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坚持一流大学要创建一流后勤保障体系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安全、便捷、优质的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的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工作的一系列社会化改革,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了高校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后勤改革的全过程,指导后勤的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后勤的改革符合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后勤工作改革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那么怎样因地、因校制宜地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兴办后勤产业与后勤社会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兴办和发展高校后勤产业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后勤产业是由“学校办社会”向“社会办学校”转变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后勤向社会化过渡的桥梁。因此 ,各地区、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 ,为高校承担和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应着力兴办后勤产业 ,这对培…  相似文献   

13.
北京高校自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总结阐述了北京高校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和后勤运行过程中的社会化现状,分析了改革取得的成果,以期对高校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一、北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扩招在将更多学生送入高等学府的同时也产生了办学资源瓶颈问题,与此同时,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模式显现出诸多弊端,极大制约着高校发展. 为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缓解后勤需求,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自此,各地高校陆续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改革雏形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高校全面进入了后勤社会化改革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各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本文从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化改革与精心运作是后勤社会化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质量和效益是衡量后勤社会化成败的标准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行了论述,并通过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实践,阐述了高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切入点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消除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国家对高校的各种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0年至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缺乏专门调整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法律规范,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法律不确定性问题.本文从分析后勤社会化法律不确定的表现及其对整个社会化进程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缓解后勤需求,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为高校的发展和稳定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1999年各地高校陆续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时至今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历经十多个年头,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成果。第一,满足了高校大规模扩招对后勤配套工作的需要。如果高校后勤未引进社会资金和社会企业,仅靠高校自身的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大规模扩招对后勤工作的需要。第二,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推动了高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进入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逐利倾向与高职院校后勤公益性的矛盾,学校在维护社会资本和学生权益方面出现的角色冲突,后勤社会化以后的责任问题难以界定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化,才能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才能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规模、效益和质量 ,正确认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重点、难点和热点等问题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文章就这些问题作了阐述 ,并分析了我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构建和谐餐饮是后勤社会化的要求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全国各高校的不懈努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迄今为止,后勤社会化改革尚远未完成,后勤社会化的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有学校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