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在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声情并茂、尽心竭力地讲课,讲台下学生无精打采、漫不经心地苦熬.这种现象尤以中学最为严重,许多语文教师对此深有同感.他们认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语文课是枯燥的、无味的、没有生机的,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教师—直关注的课题。多年来,大家对习作教学的研究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多数学生对学习习作的态度十分消极,有的甚至是谈“作”色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其中之一与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大有关系。如何提高习作质量?如何走出习作评价误区?我的看法是:1.评价语言要让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进行修改之后,总要下一定的评语。但评语往往是一些“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之类的话语。这样的评语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对牛弹琴”,毫无意义,根…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有的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学生的眼睛就发亮;而有的教师一走上讲台,学生就黯然失色甚至如坐针毡,这种差别主要与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很大关系。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正视和注重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是当今每一个智慧型教师都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萍 《学周刊C版》2010,(8):96-9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这些现象:学生厌烦习作,握笔感觉无物可写;有的学生即使能写点东西,也写不出有新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久而久之,把习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这是我们许多教师感觉很头疼并且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顾此失彼,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由于有的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在教学认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以下特举一些例子说明。一是有了"主体",莫丢"主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经常看到:每当教师要求学生动笔习作时,学生有的愁眉苦脸,不知道写啥;有的心中有话,不知怎样表达。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师的作前指导不得力,二是学生的作前准备不充分。一般而言,教师对课上的作前指导能精心安排,但对学生的作前准备不够关注,从而导致学生在习作时感到为难。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习作前的准备。最近,我指导学生写了一次小实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的现象仍有不少。而学生怕写作文基本是这样几个问题,不知道为何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为例,谈谈如何通过研读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扣准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习作要素和能力训练,让教师易教,学生轻松习作。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筋疲力尽,学生却索然寡味。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神情木然,有的更干脆,来个置之不理——睡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细究起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教师不认识自己在培养兴趣上应负的责任。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二是过重的课业负担,遏制和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堆的作业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学习成了他们很"苦恼"的事,哪有兴趣可言?这样势必会造成负担越重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负担越重。学习效果越差,教学成绩越低。本文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筋疲力尽,学生却索然寡味。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神情木然,有的更干脆,来个置之不理——睡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细究起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教师不认识自己在培养兴趣上应负的责任。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二是过重的课业负担,遏制和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堆的作业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学习成了他们很"苦恼"的事,哪有兴趣可言?这样势必会造成负担越重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负担越重。学习效果越差,教学成绩越低。本文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1.
作文历来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相应地,作文教学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格外重视。但作文又是语文教学中让师生都颇为头疼的难题。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困惑:教师在讲台上认真教学,精心指导,然而讲台下的学生有的眉头紧皱、面带苦恼,有的窃窃私语、唉声叹气。那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习作批改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批改习作,不但要有眉批,还要有总批,但学生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类,几十本作业批下来,教师评语枯燥乏味;学生看惯了类似的评语,对老师的辛苦并不理解,对评语并不感兴趣.这种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我们的评语再亲切、再委婉,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厌烦、麻木.因此,我们教研组尝试了引导学生间进行习作互相评改,改革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习作评改,开辟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吴键 《陕西教育》2006,(1):33-33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学生沉默寡言、心不在焉,就算有一两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也是教师和他们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有的课堂,表面上看来,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教师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5.
到各中小学走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举行公开教学的教室,听课老师坐在学生中一边听课一边吞云吐雾;在学生寝室,值周教师口中叼着一支烟检查学生的就寝纪律;在考场上,监考老师一边吸烟一边在考场中来回巡视;在讲台上,有的老师边吸烟边讲课,在下班辅导时,有的老师一边给学生讲解题目,一边往学生脸上喷烟。  相似文献   

16.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费尽口舌,详细讲解了写作要领,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习作还是言之无物.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写真人真事,发挥其主动性,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儿童实践体验的习作教学就是先让学生按照习作要求自行创作,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真实问题,在此基础上的教师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按照教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学生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笔者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读者"。因此,习作教学中,笔者融入了"读者"这一理念,采用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习作批语是教师在学生习作成型后,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目的、要求,对习作的思想、语言文字进行评价,提出优缺点并分析原因或给予提示的话。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生习作中,有的批语通篇开花,到处勾画;有的用语抽象空泛,难以理解;有的套话满篇,不着边际。这些现象的存在,无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最近的数次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过去讲课时脚步很少离开讲台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非常自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腰弯下来和学生说话或者跟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但是也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独霸着讲台,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认真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会从中看出当今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一、愿不愿走下讲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