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是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借鉴外国模式发展而来的,有着明显的模式移植特征。在学习他国大学办学模式的过程中,或是一时期内借鉴多国经验,或是单一地学习一国模式,但至今未形成自身所独有的发展模式。我国大学发展移植模式主要有三种——全盘移植、形式移植和理念移植。总结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移植的经验教训,有助于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环境和特点,为探寻走向"中国模式"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比较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即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因此 ,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认为 ,如果我们把一个世纪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考察 ,就会发现 ,百年间 ,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似乎走了一个大圆圈。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又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因此 ,如何处理对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移植与对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扬的关系 ,又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文中深入地分析了这种移植与传统的冲突、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发展国家的大学,移植与借鉴西方大学制度是必然的选择.我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移植日本、借鉴德国和模仿美国的制度变迁.在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排斥,与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我国近代大学通过本土化改造,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大学教育近代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大学教育既直接采借西方近代大学教育模式,又深受中国传统书院教育荫泽,并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形成。但在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两个方面的成败得失,值得深思和反省。一方面,中国近代大学是在改造传统书院的基础上启动,却在近代化改造过程中摒弃了传统书院的许多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大学教育是在采借西方大学模式的努力中形成,却在中国化过程中剪裁了西方大学的诸多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5.
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传统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1886年,来华传教士卜舫济正式监管圣约翰书院。他严格学业标准,全力推行英文教育,调整学科体系,注重"三育"发展,改善校舍建设,培育出的"圣约翰教育制度",启发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圣约翰大学在移植西方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难以摆脱西方教会对近代中国人才培养的影响,致使卜舫济教育理念由灵活走向守旧。在突遇内外政治局面动荡的艰难时期,其保持圣约翰基督教性质的努力,以及对学潮迭起的隐忍,亦难以获取执政当局与公众对教会学校严守中立信条的同情,正是这种"圣约翰大学政治立场"与"国难"之间的冲突升级,最终使得卜舫济在处理圣约翰立案问题上选择"坚持独立"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圣约翰大学的后来发展及其命运,也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时期,卜舫济教育理念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十讲》是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本著作。近代高校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部移植与传承不断磨合的过程,由此也形成了特殊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此书阐明了当代高校人文精神滑坡、教育理念模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齐鲁大学是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在华设立的文化机构之一,是传教士移植西方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在山东境内创建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综合性教会大学。齐鲁大学在学校管理、师资结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借鉴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模式,制定严格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以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传播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顺应了中国近代化运动演化的历史潮流,启迪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孟宪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在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形成了富有内涵的高等教育思想。他通过比较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将西方近代的高等教育制度与理念导入中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大力弘扬爱国育人的师德风范,倡导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社会的重要功能。他从理论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也从实践上推动了对我国大学发展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探索。孟宪承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与制约因素;依据大学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模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萍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94-96
文章以我国64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2008秋季招生简章为样本,以招生层次、报名时间(段)、入学考试批次以及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为分析框架,统计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招生服务模式。结果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招生以专升本为主,采取固定某一时间段报名和入学测试为主的招生服务模式,开设专业内容丰富,新型交叉应用型专业凸显。建议优化招生服务,整合院校资源,提供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开滦煤矿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开滦煤矿史对于近代中国工业史、煤矿史及企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十年来开滦煤矿史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取向,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在国内部分地区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建立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责任,明确依托主体,发挥电大这个重要载体的作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引入到高校的理论课教学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过去那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借助因高校内迁而带来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充实和加强,傅葆琛华在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主持创办了教育研究所,主要从事乡村教育及乡村建设研究。作为一个私立教育研究机构,它因当时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缺失及教育学研究自身的边缘化特征而未能产生较大影响,但其颇具特色的乡村平民教育研究,仍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纵观一百多年来我国聋教育发展史,实质上是聋校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史。从"口手"之争到"多元化"聋校语言教学法的提出,可以清晰把握我国聋教育理念从效仿移植西方到自我创新的发展演变,对深化我国当前聋教育改革,引领我国聋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道德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主要实践者,在近代学校教育中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各级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尤其是先生提倡的德育主张促进了我国近代道德教育的开创与发展.应该说,德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拟进一步发掘蔡元培先生“德育实为人格之本”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具体实践和现实意义,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