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传播:研究方法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王敬红 《现代传播》2003,(1):109-111
网络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对传播学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希望研究一些能解决网络传播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是一场现代信息的革命,其互动性和能动性,更是作为一种新媒体的主要异质。文章从人文角度梳理了网络受 众的特质,澄清了网络传播中受众的基本形象,并针对目前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用经济学的“乘数效应”概念,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指出网络传播具有“乘数效应”,揭示出“乘数效应”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正反作用。提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领域的问题进行全面考察与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各种网络技术控制对象和特点的不同,尝试性提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研究的总体框架,首次打破学科界线,把涉及到的相关信息技术,归结为“标记语言”、“网络协议”、“分级与过滤”等技术集群,与控制理论相结合,构建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等多种同构映射的对应关系模式。归纳总结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提出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谣言传播是古已有之的现象,互联网不仅为谣言提供新的传播平台和管道,也构成了谣言传播新的生存环境.网络谣言可以分为现实参与型谣言和原发型网络谣言.文字介质和接受人群的多元化使网络谣言传播相对理性,但这种理性特征更多是一种潜能.防范谣言传播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两方面: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和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一个普遍特性,网络匿名传播是参与的身份处于隐匿状态的传播活动。其匿名的特性体现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而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也都有助于匿名特性的成立。网络的先天机制及其诸多特点的交汇,使“匿名性”获得了无限的延伸。在身份隐匿的状态下,网络匿名传播更多的体现出了人的“本我”个性,它同时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维护传播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就是依托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综合手段来实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兴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的方式丰富多采,形式多样。从传播方式来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之分,电子邮件、bbs网上论坛等是其代表。此外,网络还和很多传统的东西结合,形成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当前形势下网络流言控制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国飚 《新闻界》2009,(1):55-56,78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流言的特点及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的控制策略,最后,总结了现阶段网络流言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姚休 《视听纵横》2003,(5):27-30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催生着网络传播的崛起,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引起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如何加强和改善对网络传播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前互联网管理乃至新闻宣传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9年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从新闻行动者、新闻内容、分发渠道、受众四个方面描述本年度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图景,概括年度变化特点和预测未来趋势。研究发现:本年度媒体融合面向移动互联时代进入更加纵深化发展阶段,专业媒体的规模进一步整合压缩,自媒体的监管政策加强。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导下的可视化形态特征。传播渠道上,媒体通过平台化和移动化不断拓宽传播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并进一步将传播渠道下沉到基层。算法推荐和人工编辑相结合成为内容分发的主要机制。新闻受众方面,网络新闻与短视频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美贸易战等重大事件,网民的爱国情绪表达与媒体的宣传形成共振,全网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总体上看,平台媒体驱动下的视觉创新与技术调适是2019年新闻业变化的主要趋势。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视频将成为更加主流的内容产品形态,传媒业也将深入探索5G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上博客世界的出现,由博客从事的“自媒体”(we media)信息传播,与专业媒体的报道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两种常见于博客传播中的、由博客展开的基于专业媒体报道的后续报道形式,从一个侧面探究博客传播对新闻报道循环链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布制度与现代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发布通过对外沟通互动 ,既可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良性合作关系 ,又可及时发现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不和谐音符或矛盾冲突所在 ,从而为及早缓解或化解紧张关系、消除对立局势采取相应的对策。政府透过新闻发布会解释政策、引导社会舆论 ,不仅要考虑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如何达到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 ,而且要考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协调和沟通彼此之间的关系 ,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闻学者对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过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文件 ,我们看到中国新闻传播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壮大发展、走向世界的机遇 ,也面临着西方国家同行进入中国或在海外市场同我激烈竞争、强存弱汰的严峻挑战。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西方同行与我争夺新闻信息、媒介市场、广告、人才、资本等新闻传播资源 ,冲击我现行新闻监管手段及法规政策的情况下 ,要求目前流行的新闻传播观念作相应的改换和更新。  相似文献   

16.
朱威 《传媒观察》2020,(5):94-99
本文基于对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融媒体新闻产品《白衣侠》制作过程的个案研究,探讨主流媒体融媒新闻生产的路径创新。这一路径背后蕴含全新的思考路向,反映出媒介融合从业态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回到业态层面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新传播技术变革下的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归纳目前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多方面的挑战,来分析数字化对新闻摄影的冲击。专业的摄影记者受到其他拍摄者和各种影像记录装置的挑战;媒体专职图片编辑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报刊等传统平面媒体面临网络传播与移动传播的挑战;通讯社、图片社和商业图片库面临“博客”、“播客”及“个人网站”的挑战;网络媒体面临传统媒体与自身的双重挑战;新闻摄影比赛评选也正遭遇“假新闻摄影”等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传播日益大众化的时代,DV新闻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模式,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虽然它的随意与非专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它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传媒的距离,深化了受众参与,是当前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参与理论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One aspect of the mediatization of politics is the idea that political actors adapt to the communication logic of news media to gain, for example, news media attention. Currently, this proces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diffusion of the internet as a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especially because online communication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political actors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with citizens. Thus far, the adaptation to media logic by political parties has mainly been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election campaigns.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se findings to regula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use of media logic in the mass media and in direct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nline and offline about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s 2011 and 2012.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onference protocols (input)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onference results in the seven most frequently used German offline news outlets (print and TV) and their online counterparts, as well as political offline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like parliamentary speeches and websites of the six parties represented in the German parliament (output), was conducted.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ontext of regula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political actors seem to follow media logic to a lesser extent than in the context of election campaigns. Thus far,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on the mediatization of politics seems to be rather marginal.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界对世界的影响 ,正像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先锋一样 ,没有谁能与之问鼎。然而 ,《新闻的要素》著者认为 ,新闻人最感荣耀的“独立、真实、客观、公正”等信条正在美国遭到亵渎 ,人类克服意识饥饿的食物链也被空前污染 ,一些正直的记者忧心如焚。今天的新闻界像今天的世界一样 ,正在发生令人无法预测的空前变动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新闻以及社会制度正在落后于新兴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 ,集权的或过度商业化的媒介体制都在啃噬着新闻传播的健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