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在我国,中职技工教育曾一度发展非常迅速,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了很多学生选择了读高中而后上大学,不再选择技工类的院校。致使技工院校生源数量逐年减少,招生开始出现困难。文章主要分析了造成目前技工院校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的严峻趋势、"双师型"教师面临的急需职业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及现行的职业院校内部机制体制弊端,致使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谐问题日渐突出,人才流失现象与不稳定因素并存,争议纠纷现象与不和谐因素并存,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师资队伍的整体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成人教育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其生源数量逐年减少,招生开始出现困难。正确分析造成目前成人教育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据之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校扩招后带来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矛盾愈加突显和生源质量下降,提出来相应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针对大学毕业生日渐增多、就业难的现象,指出就业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源萎缩问题日益凸现,不少学校都出现了人走楼空,班额减少的严峻情况,一些学校甚至不得不在举步维艰的窘境中逐步走向撤并。如果说学生数量的减少是给农村小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的话,而生源素质的不  相似文献   

6.
江苏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逐年减少,以及江苏在高职院校中开始实施的注册入学制度,对弱质性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的生源数量减少和生源质量下降的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生源危机的表现、生源危机对江苏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理性地提出了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大生源减少的现象在去年招生中就已经出现,今年依然存在,如无正确对策,今后将会继续加剧。河北电大去年原计划招生16,000人,后调整为13,000人,实际录取10,000人。今年一开始就紧缩招生计划,定为10,000人左右。其中,在职职318,300人,报名的仅有10,087人,不足去年报名人数的50%。对于电大生源急剧减少这一问题,各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由于生源数量的充足与择校等因素影响,很多学校都是人满为患,造成一定时期内的教室使用压力。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招生结构的调整等因素,一些学校出现缩班的现象,尤其是"二三线"的学校,教室出现大量的闲置现象,教室的闲置造成了学校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闲置教室的作用,延伸闲置教室的生命,是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道命题。  相似文献   

9.
一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就已经开始经历深刻的变化:首先,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入学人数和学校数量都成倍增长,但由于学校数量增长过快,美国、西欧一些国家首次发生了招生不足现象;其次,高等教育类型开始多样化,50年代以后,大学已经不再拘泥于西欧传统,各种专门性大学、短期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纷纷建立起来;再次,高等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少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背景: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三多”现象 大学、高中连年扩招,社会就业门槛逐年提高,初中毕业生呈现减少的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学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出现“三多”现象:一是特殊生多。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绿色消费已成为绿色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某本科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已形成但水平较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水平较低但前景广阔。基于调查结果文章指出,应从加强绿色消费教育、提升绿色消费认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价格等方面推动大学生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青少年行为问卷》和《学生学校情景量表》对45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环境对藏族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学校环境的课业与自我适应维度对学业适应不良有显著影响,常规和自我适应维度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常规维度对违纪有显著影响,常规、同学关系和自我适应维度对退缩、神经质和问题行为总分都有显著影响,课业、同学关系和自我适应维度对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表明学校环境对藏族大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Whilst new friendships and an active social life are commonly discussed features of ‘being a student’, there is limited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has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contribution that social factors play in students’ university experience. Research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shows that belonging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successful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and subsequent reten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earch into students’ social relationships at university, their attachment to the university, and how these elements link to university adjustment. Undergraduates (N = 135)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their attachment to university peers, attachment to the university, experiences of problematic peer relationships and quality of adjustment to university life. Students who reported strong attachment to their peers also demonstrated higher levels of adjustment to university life and attachment to their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reported difficulties in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students had lower levels of peer attachment and university adjustment. Attachment to university peers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university adjustment, followed by attachment to the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institutional belong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nurturing peer relationships and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 to create a positive student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4.
University entry and the passage through university is a time of great change.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ents are able to adjust to successfully navigate this change (adaptability) is likely to influence their academic outcomes. Prior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a link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adaptabi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via behavioural engagement. The current longitudinal study extends this research by examining whether university students’ adaptability predicts degree completion via behavioural eng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N = 186) were surveyed for their adaptability and behavioural engagement at degree commencement. Their completion status was extracted from the University Records System at the end of the degree. Findings showed that adaptability predict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havioural engagement, and that negative (but not positive) behavioural engagement predicts degree completion. Adaptability was also found to influence degree completion indirectly via negative behavioural engagement. These findings hold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seeking to understand how students manage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and the extent to, and mechanisms by which students’ adaptability is associated with university degree completion.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社会节奏让大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一方面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奋斗拼搏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抗压抗挫能力弱,很多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出现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刑事案件等.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及危害,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是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希玉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69-171
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所以网络德育需要走进大学生活,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友谊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后"大学生同样需要友谊的滋润。通过对武汉某大学近200名大学生的友谊观及交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80后"大学生对友谊的重要性具有共识,他们的友谊观总体上也是健康的;"8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其友谊观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少数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交友心理障碍,尽管他们不代表大学生的主流,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高校贫困生界定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校贫困生问题对学生、高校、社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在新时期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高校管理要坚持校园公正的原则、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切实保护高校贫困生的隐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加剧,凸现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特点。从就业制度、就业管理体制、就业服务层面等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症结问题,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20.
焦凤梅 《高教论坛》2011,(8):13-15,55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知晓度的一种思潮,但大学生对其本质和内涵理解普遍不深。大学生接触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渠道呈现多样化,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其在社会思潮引导中的功能发挥尚不到位。应根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