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2.
“表内除法(一)”的教学探讨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翟伯华本单元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懂得除法和“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平均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分数的前提。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从而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安排:  相似文献   

6.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倍数应用题的基础。困此,使学生掌握好除法的两种分法非常重要。从应用上看,除法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教学设想如下。第一种分法1.游戏分花,理解“同样多”。(1)把6朵花分给3个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3朵,第二个小朋友1朵,第三个小朋友2朵。问:他们分得的花同样多吗?谁多,谁少2(2)如…  相似文献   

7.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应更新观念、探索研究,使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在“分数除法”教学中一改现行教材中从分数除以整数开始,再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顺序,采用先安排1个课时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然后在第二课时里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分数除法法则”的教学:第一步,出示算式59×34=?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根据乘法计算法则说说计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可以引发学…  相似文献   

8.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马鞍山市教研室姚日余教学内容:义教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准...  相似文献   

9.
建立“平均分”概念,是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 1.演示。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要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它的一半。学生说对折一下。教师演示对折过程,让学生观察到折痕两边大小相同,并说:“像这样把一个圆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叫做“平均分”。接着,教师拿出6本练习本,分给2个学生,每次拿2本,一人一本地分,分完为止,问:“这两个学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的编排及特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教材在安排上分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包括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第二段是认识除法,包括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或者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些内容后面,安排了一次集中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体会生活里存在的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排呈现两大特点.1.加强了平均...  相似文献   

11.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1,(19):41-4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科书试用修订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应用题。本单元既是对“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的教学打基础,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一、在“除法初步认识”教学中,要体现大纲修订版降低教学要求的精神1993年之前的大纲及教材通用教材,在“除法初步认识”一节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除法分为等分除、包含除。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及教…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防止的几个失误。1. 防止把“平均分”说成“分”。部编教材第三册第1页例1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例2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5个。讲解这两个问题时老师(特别是学生回答时)容易把“平均分”说成“分”,造成概念性错误。“分”是个大概念,它包括按比分(平均分是按比分中的特殊情况)和不按比分。这里讲的是平均分,即每份分得的数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是:1.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答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关键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这部分内容,重在通过学生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并非正式讲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动手分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一次下校随堂听课,连听了4节都是计算课,有2节还是同一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在听课后与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发觉计算教学有个“要点”,值得提出来和大家分享。请大家先细细品读一个“口算除法”的教学片段,并想一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什么亮点,有什么不足?【教学片段1】教师创设情境: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张?学生理解题意,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过程】活动一:动态呈现情境,动手操作中引发冲突,厘清算理谈话引入,创设教师要分蛋糕的现实情境,在教材原有问题情境上,增加了一个用旧知识“整数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8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获得几块蛋糕?”学生利用旧知列出除法算式8÷4=2,唤起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接着课件相继动态呈现教材的两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和除号。2.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会读、写除法算式,并能叙述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1)看卡片上的算式(2—5的乘法算式)说得数。  相似文献   

17.
我的学生小徐在附小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主板书如下:除法的初步认识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6÷3=2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课后与小徐谈教学思路。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徐: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知识,看似简单,但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心智水平设计教学。小学生第一次认识除法,实现对“等分除法”的初步认识,有一定困难。因此,以“平均分”概念为主线,逐级抽象,比较适宜。我这样设计,经过三次  相似文献   

18.
杨德华 《江西教育》2002,(21):28-28
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基础,它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引导学生用“割”、“补”、“拼”的方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从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把多少个物体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正>一、区分对比,建构除法含义1.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把12个竹笋进行平均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提问: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区别?引导发现“平均分”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另一种是先确定每一份的数量。将“等份分”和“包含分”融入到平均分的应用过程中去。2.展开活动,学生分一分、圈一圈并用“连减”方法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初步渗透“连减”模型,引出除法算式。教师提问:“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里各数的意义,并且给出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