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2.
许多家长认为老师家访是理所当然的,从来不去学校与老师交流看法和意见。其实,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去学校进行“校访”同样重要。家长可以通过“校访”了解学校教育新的观念、做法、形式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校访”,还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状况,提高教育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班主任采用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与家长联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家访,正在被淡化,校访已经形成时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方式,往往是打电话交流,开家长座谈会,或者把家长请进学校,请到办公室,让班主任的“家访”变成家长的“访校”。  相似文献   

4.
家教荟萃     
家长不妨常“校访”教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也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且由于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与家长交流,尽管有时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事宜。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  相似文献   

5.
“家校通”网络凭借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优势,构建了教师与家长同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网络,家校之间以现代化的全新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随时随地”架起了家校合力共育新苗的空中桥梁。特别是在原有的家访、电话访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老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反之亦然。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覆盖率,且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然而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需要及时和家长交流,尽管有时从电话或手机中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之感。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校访”,达到及时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2009年底以来,太原市三桥街小学积极响应区委号召,以“三访活动”(即:家访,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情况;信访,教师以书信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校访,教师请家长来学校共同处理突发事件)为载体,全力开展“访贫问寒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学生、特殊儿童送去温暖,为需要帮助的家庭送去希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家长的校访日渐增多,不需要学校什么通知,家长都会自觉校访,与班主任拉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钱淑芳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最终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本期推出这三篇文章,具体谈在家访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如何解决“报喜”与“报忧”以及农村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家访等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钱淑芳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最终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本期推出这三篇文章,具体谈在家访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如何解决“报喜”与“报忧”以及农村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家访等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家访是教师为了促进家校信息交流,主动到学生的家中和其父母联系有关事宜的一种沟通方式。校访则是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新的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家长的校访日渐增多,不需要学校什么通知,家长都会自觉校访,与班主任拉拉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钱淑芳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最终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本期推出这三篇文章,具体谈在家访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如何解决“报喜”与“报忧”以及农村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家访等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梅志军 《师道》2016,(4):42-43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不外乎"家访"(老师走到学生家中)和"校访"(家长走进学校)两种,我们姑且称这些方式为"在路上";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今天,家校沟通的方式就变得丰富,尤以"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为潮流,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大都以"线"上为主,我们姑且称这些方  相似文献   

15.
纪延淑 《山东教育》2004,(28):19-19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忙,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学生犯了错误时,常常这样“命令”:叫你爸爸(妈妈)到学校来!这无意中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学生家长的“校访”。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危害却是极大的。对家长而言,因是老师的旨意,又望子成龙心切,所以无论自己多忙,或心情如何,都得准时到校,否则得罪了老师,担心贻误孩子。家长被传“校访”,教师常常对家长批评、责难。家长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把孩子的错误违心地大包大揽过来,并且替孩子下保证,订计划,对学生起不了多大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而言,常常是因犯错误被罚而让家长“校访”的。自尊…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3日,新华社以“湖北中小学教师‘课外访万家’搭建家校连心桥”为题报道了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以下简称“比访”)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湖北在中小学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拉近师生感情。提升师德素质。是教师职业规范化建设。推进学校一家庭合作办好教育的好方式。应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大力提倡推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批示:“湖北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密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家长的校访日渐增多,不需要学校什么通知,家长都会自觉校访,与班主任拉拉关系。 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家长的校访也出现了一些有碍学生健康发展的新问题。开始是送年历、年画,后来发展到请上茶楼酒馆、歌舞娱乐厅,严重的升级到送钱、送重礼。他们的目的主要有:为孩子谋求“一官半职”,要求老师让孩子当班长、班干或团队主要干部;为孩子谋求一个好座位,要求孩子的座位不要在前两排和最后几排;希望老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基本知识的日益普及,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孩子已逐渐被家长们广泛认同。无数事实也证明,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很注重定期到学校校访,向老师们了解情况、交换意见。然而,因为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平时都较忙,难得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交流,因而家长校访必须择时进行。其实,家长三天两头朝学校跑,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凡事重在看结果,家长校访最重要的不是次数而是效果。那么,家长何时校…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之友》2013,(Z1):15-16
校访是指家长访问学校和教师。在中小学,大多数家长会利用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机会,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交流。通过主动校访,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教师,与教师商讨教育孩子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家长校访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家长接送孩子时面对面的交流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正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进行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这种沟通非常有针对性,虽比不上家访了解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  相似文献   

20.
王永品 《学周刊C版》2019,(6):154-15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通过电话、短信、家访、家长会、QQ群、教育博客等方式能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校访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