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宁波传统工艺金银彩绣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目前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入手,探讨对宁波金银彩绣进行旅游开发和创新的途径,揭示宁波金银彩绣所具有的旅游开发价值,在分析对宁波金银彩绣商品进行开发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分别作为收藏品、日用品和特殊用途用品来讲可以采取的开发方式,以及目前宁波金银彩绣商品品种少,缺少竞争力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对宁波金银彩绣商品进行创新的三种途径,即题材创新,产品系列创新,制作工艺创新,希望能对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凡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119-120,126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但由于历史原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总结。清末民初,沈寿首次成功将西方摄影和绘画技巧引入中国传统刺绣,开创了“仿真绣”。之后,在张謇的帮助下,将其毕生的刺绣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写成《雪宧绣谱》,从理论上总结了沈寿毕生的刺绣技艺经验和教绣心得,系统论述了“仿真绣”的思想内涵,为中国工艺美术史增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作文版)》2009,(1):58-58,F0003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依画而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汴绣——中原地区的刺绣,其历史悠久,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齐名,现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汴绣发展的历史变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之题材区别于南方绣品的灵巧性和表物性的特征,黄河文明哺育了它浑厚、博大、深沉的北方文化底蕴.汴绣的题材以注重反映历史画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为特征.遗憾的是,随着工业文明的进展,汴绣却进入了历史发展的低迷期,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展,把汴绣推向了一个国际化发展的大空间,汴绣该如何传承如何振兴,是摆在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了刺绣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然后对刺绣艺术不同的分类进行了概括,分析了四大名绣的特点,并对传统刺绣艺术中的主要针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说明,最后对刺绣艺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初学者了解刺绣艺术及刺绣艺术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彝族刺绣,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述。如今色彩艳丽的彝族刺绣不仅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近年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的彝绣产品也吸引游客的目光,增加了楚雄的旅游收入。作为楚雄热门景点的彝人古镇,已经发展了"彝家公社"、"彝绣大观园"等四家刺绣专营店,加上市内大大小小的民族服饰刺绣专营店,在楚雄刺绣专营店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品种多达上千种,楚雄彝绣产业发展速度,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张艺毅 《山东教育》2012,(Z3):20-22
在江西新余,素有以被誉为"中国草"的苎麻为生产原料的夏布生产工艺;而以夏布为面料的夏绣,在秉承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我国的传统绘画、书法及其他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开创了刺绣艺术的新领域,被专家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成为中国刺绣艺术的新绣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申报>上频繁登载的湘绣广告,利用文字和图像对刺绣印象进行了性别的重描,它为读者建构了模糊于"职业女性"与"闺阁女媛"之间的性别想像.将这种"女子刺绣"现象与报纸中呈现的女子刺绣学校、女子刺绣科目以及女子经济独立等图景相联系,有助于我们从女权运动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报刊中建构的刺绣印象.另一方面,刺绣背后隐约的历史,包括男性经营绣庄、女子专攻刺绣的性别分工、男画师与女绣工经济收入的悬殊以及绣女姓名在湘绣款识中最终被隐去的历史等,都不同程度地与报刊中所彰显的妇女解放话语相背离.挖掘这些"无声之声",对全面了解刺绣历史以及当时的妇女历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四千多年,可以说最为悠久。宋代刺绣已有相当规模,明未清初盛行的顾绣更是和苏绣有着密切关系,沈寿吸收中国各地方刺绣的长处以及西洋和日本美术,创造有光影效果的仿真绣,使苏绣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宋代的刺绣     
刺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传统工艺,其技艺之高超,色泽之绚丽,作品之精妙,素负盛名.到了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刺绣开始成了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首都开封出现了一批专门以刺绣为业的绣匠,称为“百姓绣户”.这些绣匠散居市内,出卖自己的手工劳动和产品为生,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刺绣品.在以刺绣为业的人中,尼庵的师姑(尼姑)是重要的一支刺绣力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相国寺东门街巷中的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相国寺两廊,商品繁多,而“诸寺师姑卖绣作”,则是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一种文化形态,地名文化包含历史的、地理的和乡土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含义。基于比较文化学视角,运用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方法,对英国和宁波海岛命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海岛命名溯源,包括海岛命名方法、海岛命名语源或词源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不同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下产生出不同的海岛名字,以及中英民族对海洋不同的认知和不同的海洋文化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传到日本,通过其本土文化语境的吸收与融合,最终形成自身的文化传统。而中华文化传入的路径,都是通过东亚海域交流得以实现的。对于日本来说,宁波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日本学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积累,2005年实施的一项以宁波为中心的特定领域研究。以这一研究为基础,分析宁波地区与日本文化的渊源,总结了宁波研究发展的历史和成果,并指出区域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3.
皖北民间刺绣与中原刺绣一脉相承,兼具粤绣的浓丽,蜀绣的精细,京绣的恢弘,苏绣的妩媚。工法规整,色彩浓艳,质地坚牢,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研究皖北民间刺绣艺术,无论是对于当时社会的自然经济和风土人情或是当今对非遗艺术品创新性保护和创意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皖北民间的刺绣的重要分支―――界首民间刺绣作一全景的综述:界首刺绣溯源,刺绣的艺术特征,其文化内涵,最后对现时代背景下对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禅僧雪舟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画家。1467年,雪舟搭乘朝贡船只由宁波登陆中国,不仅在宁波天童寺得到了"天童第一座"的称号,还在宁波结交了一批好友,彼此互赠诗画。其画作中也不乏对宁波风景的描绘。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史料可以确定宁波地区、宁波友人对于雪舟产生的影响,以及宁波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苗绣艺术,苗绣以其独特的绣法、价值、文化内 涵成为少数民族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苗绣的开发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苗绣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望对苗绣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服饰中的刺绣是彝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彝绣作为楚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手工艺术,是彝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彝绣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其图案、形式、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彝绣如何进行拓展,彝绣的再设计和再探索值得认真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7.
象征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被学术界广泛运用于对艺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解释。象征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地用某种事物或行为表现一定的特指意义。在中国民间刺绣中,往往用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建筑、器物、文字、几何形等组成的图案符号,来传递某种文化信息,寓意深层的文化内涵,用象征意义表达人们的祈福观念、审美情趣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8.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厚的民间戏曲文化。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宁波民间戏曲文化濒危,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在对宁波民间戏曲文化的现状进行描述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民间戏曲文化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川南焚人,是古代四川宜宾南部山区的土著居民,是一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消亡民族。从先秦时期到明代中叶,多民族杂居与融合为宜宾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尤以焚人及其创造的历史文化最具历史底蕴,最能彰显宜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弘扬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深入挖掘、研究川南焚人文化遗存并开发其当代价值,当为宜宾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