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这门学科,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赋予了语文教学更多内涵。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教学目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程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以往的语文课程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使语文教育理性化,语文教学程式化,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语文课程要想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必须回归语文的本质,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吸纳个性化教育思想,实施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民族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精神面貌等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应在反思传统、审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即开展人文性教育,将人文性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把课改落到实处。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层面上仍然停留在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工具性上,人文性严重缺失,语文教育呈单足前进的畸形趋势。其后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厌学,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也被严重束缚。本文就如何才能尽快的从单纯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人文教育,使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正地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它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点要求,如果语文的课堂上只重视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那么学生将不会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则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将语文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进行统一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主要学科,与人的精神思想、成长发展密切相关.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的一方面是语文教学的传统项目,在教学中必然首先能够得到落实体现.然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现实生活中却严重缺失,这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甚至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分析人文教育发展背景,研究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成为语文教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教育呼唤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人文性要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内在灵魂,工具性是语文教育的外在作用.因此,重视人文关怀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具有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第一属性工具性己成共识,语文的第二属性人文性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了培养学生人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本文根据教学实际,从四方面对语文人文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聋校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并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文性。工具性是聋校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聋生一切发展的基础。人文性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是聋校语文教育实现终极关怀的推动力。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提倡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既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又富有人文性的特征。对于学校教育,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它承载着学生的母语文化,而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应把道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使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自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需有机结合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徘徊在课堂教学的十字路口:顾及了工具性,担心人文性被泯灭;强调了人文性,又怕语文课没有了语文的味。因此,当前出现了许多教师没能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偏废。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关注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 ,不难看出 ,语文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根本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多年来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而完全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 ,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缺失。而这正是“应试教育”所导致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异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技术性和功利性 ,而淡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 ;处理教材时削弱了教材的人文内容 ,使语文教学陷于“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战役”之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属性。工具性是就其手段功能属性而言 ,人文性是就其意义内容属性而言 ;工具作为载体 ,…  相似文献   

13.
高金秒 《河北教育》2004,(10):35-3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终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结合。语文新课标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强调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如何在提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孝敬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实践中,我通过读、说、写、行"四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进行了孝敬教育,比较好地实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潜意识里认同一个观点,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把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现在语文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大削弱了语文的功利色彩,从而还语文以“人文”的本来面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那么,在实际语文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是如何体现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使语文教学几近走进了死胡同。新大纲的颁布,强调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突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体现了新大纲语文教育观念的嬗变。新大纲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大纲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的内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傅卓琴 《成才之路》2009,(33):40-40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使人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和认识自己.真正成为精神高尚的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知所进行教学的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呈现出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我们祖国语言与文字广博高深,语言文学艺术自我们国家及民族文化沃土中萌发与茁壮成长,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体现,就可以将小学生的人文意识充分培养出来,从而还可以将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有效提升,使小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观,为小学生成功塑造出完美的人格来。使人文之光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闪烁,让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的人文底蕴绽放光彩,使小学生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逐步成为人文教育中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渗透情感教育,离开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学只能是语言文字的机械传播,也就是只体现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中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主义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显其重要性,如果过度重视人文性,轻视工具性,使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难免尴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