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9年3月,继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事件之后的蒂列亚事件引起大国对罗马尼亚命运的关注,大国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其中英法苏三国谈判就是围绕这一事件开始的。本文试图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事件,它体现了罗马尼亚怎样的外交取向。慕尼黑会议后,罗马尼亚惧于德国在中东欧的优势,准备改善与德国的关系,这一倾向由于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之后的虚弱而进一步加强。1938年11月,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出访柏林,与德国四年计划的负责人戈林初步确定两国就全面的经济合作进行谈判。1939年2月,德国谈判代表沃尔塔特到…  相似文献   

2.
生麦事件     
罗真 《中学生百科》2012,(15):28-29
公元1862年,在中国的大地上,正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打得难分难解之时。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不算太大的事情,日本历史书上称这次事件为"生麦事件",西洋有些历史书则称为"李察信事件",这件事情本来毫无知名度,只不过这次事件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进程,甚至也改变了以后世界史的进程,所以非常值得记叙一番。大约从17世纪开始,统治日本的幕府开始了漫长的"锁国"政策,这一锁,就是两百年,中国由明朝到了清朝,北  相似文献   

3.
李之春 《科学课》2008,(7):34-35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一事件立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看待"嫦娥一号"事件时,如果缺乏资源审视,将会是一种损失,因为这一重大科学事件无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次大好契机。  相似文献   

4.
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导致中苏交恶,是因为苏联的这一提议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则显武断。本文认为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巨大歧异,是造成这一事件及其恶果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歧异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此类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申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开端。《申报》对这一事件及相关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这是《申报》自1872年创刊以来第一次对重大军政事件的大规模追踪评论。这些评论客观、深刻并极具前瞻性。这些评论不但坚持了反侵略的正义立场而且发挥了进步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些评论也为我们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申报》也以自己的业绩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大业十四年(即义宁二年)三月十一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一伙杀于江都(扬州)。宣告了隋王朝的灭亡,李渊很快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弒逆事件”是宇文化及一伙的单独行动,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联系、插手?李渊与这一事件有无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2010年已至年尾岁末,综合媒体转载、网络搜索指数、公众热议度等因素,大河网盘点这一年的重要文化热点,特地总结归纳出2010年度十大文化事件。事件一:《中国作家富豪榜》激起强烈反响;事件二:  相似文献   

8.
试论嘉庆七年英国觊觎澳门事件马廉颇,黄定平嘉庆七年(1802年)英国觊觎澳门事件对于清廷来说是一件并不清楚且不重要的事件,然这次事件显系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国占据澳门旋即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被迫撤退这一重大事件的一次预演。由于广东地方大吏在向朝廷...  相似文献   

9.
1929年3月,在中国武汉发生了新桂系将领李明瑞反戈倒桂事件。多年来,人们对这一事件有种种不同的议论,有的虽然叙述了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却忽略了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有的在谈论李明瑞将军时,不从他一生的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也不提李明瑞将军的爱国民族思想。这些都是欠妥的。我们认为李明瑞发动的倒桂事件,是他深厚的爱国民族思想的表现.是一次民主革命行动。因此,有必要正确分析李明瑞将军发动这一事件的思想基础及其策略。一、李明瑞倒桂思想基础李明瑞是广西北流县人,生于1896年。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赵稀方的论文"<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为契机,对1995年由<文汇读书周报>开展的有关<红与黑>翻译的读者调查事件在中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力图还原其在中国及国际翻译学史中的坐标位置.本文认为,这一事件的表面观念虽然在当时落后于国际译学,但这一落后并不仅仅是这一事件本身的落后,而...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即将过去,回首过往,我们不得不感叹,这真是让人操心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先是雪灾,后是地震,紧接着又是奶粉事件、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12.
1928年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将军一生中两大壮举之一,其外争国权,内求和平统一的立场和方针是值得称誉的。东北易帜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认识这一历史事件不能脱离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即将过去,回首过往,我们不得不感叹,这真是让人操心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先是雪灾,后是地震,紧接着又是奶粉事件、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14.
回首200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不平静的一年。有些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也转变着人们的观念。为此,本刊认真梳理了这一年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并且深入剖析事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远影响,以飨读者。“新课标“颁布——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转变的完成自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皮埃尔·依夫勒康在1967年让罗伯特当着全班学生和检查员的面遭受了一次奇耻大辱,这次事件可以被称为是他教学生涯中的"滑铁卢事件。"十年以后,吉约姐妹们的把戏对他来说就好比一场噩梦,幸运的是,这件事情并没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的郭关美“炫富”事件,轰动一时,触动了每一个公众的神经。我们除了对这一90后青少年的“炫富事件”谴责之外,更多的是要思考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当前90后青少年的消费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所以加强对90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渐行渐远,这一年,发生在国内的种种事件,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引起了大家的评说。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化领域,综合媒体关注度、网络转载率等因素,搜索、总结、盘点这过去的一年中值得大家铭记和思考的中国十大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19日发生在广州的女大学生“占领女厕”事件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在社会日益发展、女性逐渐成为建设主体力量的今天,这一事件被诸多媒体冠以女权主义标志性事件,引发了各界对于女性主义权力、社会地位及城市女权空间建设的大讨论。本文意图通过这一焦点事件,历数女性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以期探讨新时期文化气氛中女权文化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当代文坛“身体写作”愈演愈烈,特别是2003年“木子美”事件以来,“身体写作”一词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文章把“身体写作”这一独特的文学事件放在文艺传播这一纬度进行考察,以期从另一个视域来诠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卫报》2007年4月23日报道,英国伦敦一综合中学将由美国"爱迪生学校"教育公司接管,并对其进行管理.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伦敦地方当局学校所发生此类事件的首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