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沉浸传播的应用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沉浸传播自身的即时性、互动性和沉浸性等特征既能够有效吸引思想政治教育受体的注意力,也因为过度强化拟态环境,使传播对象与现场失联,因为塑造技术不足,导致媒体失范等因素,会弱化沉浸传播的自有价值,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和保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沉浸传播要坚守沉浸传播的伦理之维,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沉浸传播的隐性目标,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传播中坚持和而不同,凸显沉浸传播中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从现实发展方面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沉浸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具体实践效果方面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的沉浸传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于弱人工智能范畴,由此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性缺失”问题以及“浅学习”、“泛机器化学习”问题.为全面适应虚...  相似文献   

3.
“沉浸传播”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它将所有互为连接的媒介进行有机串联,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也使得人与信息的关系如同自然万物对空气的依赖一样变得越发密切,为人们重新审视与思考如何在“沉浸式”的信息共享中,继续以人为中心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是信息与文化的互动传播实践,理应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更应将学生视作教育过程中活生生的个体,这也是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教育论者业已达成的现代教育共识,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与改革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起点。同样,在沉浸传播时代,深度反思以学生为中心,将对话、合作与认同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应用至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是近年来一个新的热点课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归纳法等,从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视角综述"微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如媒介素养理论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等。探究现有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找到技术支撑或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拉斯维尔"5W"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契合性,表明用"5W"模式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可行的。责任意识淡薄、脱离现实和时代意识缺乏等问题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无法取得显著效果,故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传播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时代意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日常化是优化其传播效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媒介已经深入到了文化、政治、科学教育、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微时代"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其次,深入探讨了"微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得出结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微媒介的重要性和特点,将微媒介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努力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全新的思想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为构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贡献了智慧与方案,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切实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然价值,首先要理清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从整体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满足安全与归属、强化共同价值和弘扬"和"文化等方面入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以"微文化"为研究切入点,阐述其具体涵义,并对微文化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微文化传播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以及媒介素养四方面,提出微文化传播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改变。网络媒介传播即时性、传播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泛娱乐化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而网络媒介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彰显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影响力,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进话语方式转变、推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驾驭能力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在"自媒体"语境下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成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负面新闻信息已成为我国媒体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项报道内容。负面信息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何确立?从这一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施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今,人类社会逐步迈向5G时代,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将不断与教育相互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会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逐渐向"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等方向发展。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网络育人平台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教育环境趋向智能化、教育对象的学习趋向自主化、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趋向信息化和教学方式趋向综合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需推进"新兴科技+教育"工程、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构建新的"隐性和显性"结合的模式、打造网络育人"一体化"大平台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飞跃发展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网络化的大潮中如何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 ,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日益兴旺发达的保证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载体 ,人在其中不可能摆脱其社会属性 ,网络社会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依旧存在。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建设不仅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融网络的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对未来网络社会具有优化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校园网络场域作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的空间,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表达意见、反映诉求以及释放压力的场所。然而,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虚拟性、多向性、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为此,有必要探索校园网络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通过虚实融合的数字交往深度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圈群闭合衍生“去权威化”、交往耦合衍生“去中心化”等挑战。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该过程存在诸多挑战,要坚持理论灌输、人文关怀和伦理逻辑,有效规避技术风险,推动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成为大学生重要信息来源和交流渠道,对大学生产生了日益突出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性、平等性、互动性、丰富性等特征。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网络思想教育取得的效果并非尽如人意,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立足自身实际,有效构建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理论固本、文化浸润、媒体融合、实践淬炼”为支撑的“一核六维”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既是信息沟通的媒体,又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虚拟社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研究网络媒体的特点,利用网络媒体加强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分析研究生活在虚拟空间的网民的思想特点、行为习惯,针对网络虚拟社会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划分入手,在阐述沟通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必要性,提出完善沟通机制的四点原则,以及从沟通的制度化、媒介的优化等方面完善沟通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