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昭明太子文集》乃宋人据它书辑出萧统诗文的重编本,重编在南宋初年,且并未参据《玉台新咏》。刘世珩影刻之宋淳熙本仅载刘孝绰集序,但据所载萧统诗文作于普通三年前后者均有,断定不属于刘孝绰编本系统,也再次佐证出于宋人重编。现存刘世珩影刻及盛宣怀重刻之两部宋淳熙本,存在文字、卷首序篇目等差异,前者属淳熙早期印本,后者则属后印本。明本萧统集均源出周满本,宝训堂本乃据周满本重刻,而《萧梁文苑》本、张燮本又增益其它篇目。其中《萧梁文苑》本存在篇目误收的情况,相较而言不及张燮本严谨。清康熙刻释行景注本《六律六吕文启》颇具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本曹植集乃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而晁本实即《龙城录》记载的北宋十卷本曹植集,与北宋秘阁藏本《陈思王集》并非同一版本系统。通过与《文选》所载曹植诗文的比勘,断定十卷本曹植集的重编主要依据了非李善注本系统,且重编至迟在北宋初。据"愍"字阙笔及载有《画赞》、《列女传颂》等篇目的内证,结合与《文选》李善注所引曹植诗文的互勘,断定宋本曹植集属唐二十卷本系统,而李善注所据曹植集则属三十卷本系统,此即《旧唐志》著录二十卷本与三十卷本曹植集之关系。曹魏以来存在选本性质的秘阁本和曹植自编全集本两种系统,而二十卷本继自曹魏秘阁本,三十卷本则继自自编全集本。《四库》本曹植集乃据抄自翻宋嘉定本,版本价值优于宋本,且属明代曹植集的祖本,校勘整理曹植集宜选择为底本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明 《图书馆杂志》2020,(4):141-147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4.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徐公文集》一部,为五代宋初文学家徐铉之诗文集。此本经明末清初著名收藏家朱之赤批校,内附手书题跋七则,具有重要资料价值。经考辨,此抄本之祖本为宋明州刻本,现为日本大仓文化财团所藏,国内各大图书馆所藏《徐公文集》清抄本皆属此抄本系统。另陆心源旧藏影宋抄本所据之祖本与此宋本不同,属另一抄本系统。  相似文献   

5.
南宋著名词人与思想家陈亮原有《龙川文集》四十卷、《外集》四卷,人元亡佚。至明成化年间汪海收拾断简残编,补辑而成《龙川文集》三十卷,流传至今。陈亮诗文多有亡佚,三十卷本《龙川文集》中也误收入伪篇。如卷十五中有《后杜应氏家谱序》一文,其中有"登宋咸淳中解榜,官至广东廉访司副"等语,显为元人  相似文献   

6.
杨绍和在《楹书隅录》卷四中著录的所谓"宋本"《韦苏州集》,实际是一个明仿宋本。该本现在并没有藏在山东省博物院,而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山东省博物院的其实是一个宋本,与现在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如袁克文所言宋"书棚本"悉同。这样,杨氏所藏的这个本子为《韦集》的现存宋刻本中又增添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中华再造善本》收有两种《酒边集》,分别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酒边集》与清光绪十四年汪口刻宋名家词本《酒边词》。两种版本同中有异,各有其珍:汲古阁影宋抄本《酒边集》为影抄本中精品,追慕宋刻,几可乱真,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性集于一身,为当之无愧的古籍善本;清光绪十四年汪口刻宋名家词本收词全面,书前有胡寅序,且有章钰的据毛抄宋本亲校、亲跋,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流传至今的宋刻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残缺不全,是柳宗元集文本整理与研究的一大缺陷.元末明初俞良甫翻宋本高度忠实地反映了宋本原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而且该本四十五卷全书尚存,为当代的柳集整理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9.
存世<古文苑>多为二十一卷本,九卷本仅以钞本流传.明代赵均影宋钞本以流传绝少之宋刻九卷本为底本,覆写精妙,批校谨严,完整保留宋本原貌,至为宝贵.且钞成后经毛氏汲古阁、汪氏艺芸书舍、瞿氏铁琴铜剑楼及张元济先生等递藏,流传有绪,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由一代词学大师朱孝臧辑校的“强村丛书”问世。这部共计二百六十卷的丛书,汇集了南北藏书家珍藏的名椠旧抄。众多沉埋己久的词林未睹之秘,由此而重发幽光。举例来说,宋词别集一百十二家中,即有出自宋本的十一种,辑自《永乐大典》的二十七种,各种明抄、旧抄五十六种,大都为宁波范氏天一阁、常熟毛氏汲古阁等所庋藏。朱孝藏对此比勘参校,择善而从,从而使该丛书成为继毛晋《宋六十名家词》、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和吴昌绶《双照楼景刊宋元明本词》三大词籍丛刻之后的又一名作。然则,在此之后,除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馆藏清佚名过录卢文弨校《周易兼义》,大体保存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之全貌,也是卢文弨校订《周易注疏》的原始资料。《周易释文考证》引录钱本《释文》之异文,部分与两种宋建刻《周易》附《释文》本独有的异文一致。国图藏清佚名过录惠栋等批注《周易兼义》保存了部分钱本"校语",我们可据以复原钱钞本的形成过程。钱求赤将几种宋本异文校录在北监本上,再据以抄录,因此其文本混合了宋、明等版本的异文。  相似文献   

12.
"翻刻宋本"指刻书者以宋本为依据所进行的版本复制活动,包括被明清藏书家、版本家视为"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仿刻本"及"重刻本"的刻本。翻刻宋本概念的产生有其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版本递藏、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现存司马光文集的各种主要版本的源流作了详心的分析考述,现存各种版本司马光文集均出自司光的自编集,由于刊刻情况有异,从而形成了该文集的三大系列,《传家集》80卷,《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四部丛刊初编影宋刻本),《增事马温公全集》116卷(有日本内阁文库藏书),其中《传家集》流传最广,明,清两代递有重刊,抄录本,其余二种均一本单传,三种版本文集的收文有较大差异,表现在收文类别与收广数量方面,尤以《全集》的差异特别明显,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三种版本之间的差异正好体现出其辑佚,校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的初刻本仍有留存,现藏吉林省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此初刻本鲜见流传,目前只知道马氏存心堂本源于初刻。乾隆元年尹会一重刻张氏《集解》,此本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今人论述多以此本为底本或参考,有的以为该本据叶采注参补或自行删改的条目为张伯行原注而产生误导。初刻本保留了张氏《集解》的原貌,可以纠正学界的这些错误,也有助于理解张氏《集解》的特征和成就,重估张伯行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梅真影写宋嘉泰刻《于湖居士文集》四卷,字体力摹原刻、使笔颇有风致,且纸墨精良,足以媲美古本,以此得窥宋本面目及刘梅真书法才华。卷末袁克文、周叔弢、张允亮、张伯驹四位藏书、版本学大家的题跋,赋予此影写本更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明朝中叶,已有翻宋,覆宋的刻书风气兴起,如正德间苏州陆元大刻《花间集》,嘉靖间王元喆刻《史记》等书,就是例证.社会需求量大的重要古书可依宋本翻刻、覆刻,而需求不多或珍爱宋本又无力刊印的藏书家遂采用影抄的方法存留宋本原貌,这应当是"影宋抄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陶陶室"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相似文献   

18.
杭州书志中,以《临安三志》最古,《乾道志》、《淳祜志》宋刻已佚,唯《成淳志》宋刻犹在,极其珍贵。然此书海源阁藏本自遭劫后却历经磨难,其间分分合合,扑朔迷离,疑窦丛生。本文谨就所搜材料及知见版本对海源阁藏本的散佚进行梳理考证,以拨开迷雾,溯明源流。  相似文献   

19.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为二十卷。明嘉靖三年,蜀人金献民得唐庚诗若干,重编为一种七卷本诗集。明崇祯十三年,徐(?)改编为《诗集》十卷、《文集》十四卷。雍正三年,归安汪亮采据徐氏体系统抄本用活字刊印。  相似文献   

20.
元稹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有《元氏长庆集》传世,但唐宋间记载的百卷本(见《元稹墓志铭》《新唐书·艺文志》)、四十八卷本(见《宋史·艺文志》)、六十卷外集一卷本(见《郡斋读书志》)早已亡失,清人钱曾著录据北宋本校过的七十五卷十本(见《述古堂藏书目》)也不可见,其收存情况自然更无法知悉了。现流传的宋刻本有两种:一是浙刻本残存八卷,分藏在日本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