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难之旅的记忆──我的记者生活片断陈金松记者的职业充满风险,记者的工作充满艰辛.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称职的军事记者,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素养──不畏强暴,不怕艰辛,踩着困难和艰险前进。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个神圣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用“家庭当旅馆,孩子不认爹”来形容记者奔波不定的生活,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任“解放军报》驻二炮记者的10多年间,平均每年下部队采访都在7个月以上。下一次部队,短则20来天,长则2个多月,常常走的时候穿着军大衣,回来时只穿单军装。在家过不了几天,当新的精神和任务一来,又得赶紧下部队采访。家中之事,根本无心也  相似文献   

3.
13年前,我开始拥有了一个称呼,叫“记者”。记得,领到记者证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在故乡哈尔滨的小路上狂奔。抬头看看天,觉得天是那样蓝,身边,是夏日轻柔的风。那时,我才22岁!从十几岁起,看到从事新闻工作的父母忙碌的样子,甚至除夕之夜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就知道当记者很艰辛,更觉得这个职业很崇高。因此,人生立下的第一个职业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甚至,心底里,我把这个职业当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觉得这是我此生的寄托。12年后,34岁的我登上了范长江新闻奖的领奖台。接过范长江新闻奖奖杯的时候,我的心里涌起很多感慨。没有人知道,这个奖…  相似文献   

4.
现在,把记者当成“无冕之王”的恐怕不多了。可社会上对记者的工作还有不少误解。我们常听到有的青年朋友这样说,“当记者太惬意了。走南闯北,多神气!”每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感慨满怀。记者这职业真是很惬意吗? 记者这职业象一切工作一样,有自己的辛苦,烦恼,这自不待说,单说这“走南闯北”吧,也绝非是旅游者那充满诗意的游山玩水。在战争年代,枪声就是命令,记者迎着枪声炮火往上闯;在和平环境里,哪里最有风险,哪里便有记者,惊心动魂的种种突发事件,险象环生的天灾人祸现场,记者都要抢先冲上  相似文献   

5.
一记者作风问题,最关紧要的.是个是否深入的问题。老新闻工作者经常告诫我们:当你选择了记者的职业,就必须抱定决心,准备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讲价钱,不能打折扣。其中的道理很浅显;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新闻的本源,不深入本源,何谈新闻?二现在我们一些记者实在是不深入啊,连浅入都说不上。一种情况是:走不出去,沉不下去,像浮萍“札堆”浮在面上。经常的工作方式是跑机关,跑会议,拿现成的材料编发新闻。其中有的人几乎丧失了记者的主动性,整天在办公室“守株待兔”,等候采访对象的…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职业很特殊,每天都面对新的领域,步履匆匆,抢抓新闻,很少有时间去恩考……特殊的职业容易形成一种特殊的“习性”,那就是浮躁。长此以往,浮光掠影地采访,游离于表层地写作,就成为某些记者工作的格式和定势。在记者队伍里,不少人都曾陷入过这种迷惘,所不同的是许多人能很快地走出来,最终成为名记者。这些人的经验之谈是:当记者,需要理论功底,要善于思考,形成思想。 记者的思想是一个记者所独有的见解、思维、理性认识 就一个记者而言,他(她)面对的  相似文献   

7.
记者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因为它是360行中的一行,记者不是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年少时,以为当记者很了不起,干得时间愈久,愈感到自己平凡)。特殊,是因为和其他职业相比确实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人民日报》,既可以接触中央领导,也可以接触最基层群众,是很特殊。更重要的是,记者要用自己的笔传播新闻事实;要在媒体上评述大事,发表见解,也就是说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的记者应该怎样当呢?20多年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以及正在岗位上辛勤工作的许多优秀同志,用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告诉我,当记者,什么时候都不能自命不凡,狂妄自大,以为高人一等;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份责  相似文献   

8.
人们崇敬、羡慕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然而,不少人却未曾想到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风险的职业。我曾三次陪同数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赴南沙,亲眼目睹了记者们含辛茹苦、出生入死、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前线战士都为他们所折服。在官兵们的一再恳求下,在一种崇敬感、责任感的驱使下,我用笔记述了一批批记者们在南沙战斗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刘妮 《记者摇篮》2009,(6):41-41
当记者已经十年有余,在对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所进行的探索中,笔者对记者必须具备的一些职业素养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在此略作总结以进一步明确前行的方向。一、职业精神记者是一项归零的职业。很多工作岗位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积累职业资本的,然而记者很难这样,曾经取得的工作成绩、业已获得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11.
看看这两幅照片,就想到和彭泽成同志一起到部队采访的情景。彭泽成是解放军报驻海南的记者。他对部队很熟悉,每到一处,不但认识那里的干部,还认识许多战士,见面之后,谈工作,谈生活,十分亲热。开始,我以为是海南地方小、部队少的原因,不久就发现,绝不仅仅如此,而是因为他能同战士打成一片,并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因此战士们喜欢他,有的喊他“彭记者”,有的则直呼“老彭!”一天到机枪连去。我们和战士们一起吃过晚饭后,几个战士就叫阵要和彭泽成打篮球。彭泽成也不推辞,脱下外衣上了场,战士们都无拘无束地拚抢,仿佛彭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人,中国记者。 很幸运,这两个冠冕堂皇的职业我都做过。并且,现在我还在“记者”这一岗位上工作。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记者与军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的记者梦     
记者,真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我萌发想当一名记者的“野心”,还是在参加工作不久。记得我和一位同事出差,从杂志上看到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招生,我俩很激动,当天就寄出了报名表。后来终于盼来了封皮为墨绿色的“实习记者证”。第一次过把“记者”瘾,我激动得彻夜未眠。  相似文献   

14.
陈文 《新闻界》2001,(6):47-47
状态,即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记者,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个职业品种,它的状态的好坏直接地关系到记者的成果与成长。特别在新闻业竞争日益加剧、记者队伍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记者职业状态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基本素质对人的影响作用而成了决定该个体成与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关注记者职业状态,就是对记者成长的直接关怀。记者究竟应该调适成一种什么样的职业状态呢?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下列三种状态对记者职业的积极影响:保持醒智、适度焦虑、充满激情。一、保持醒智在这里,醒智一词即指清醒的头脑。一名记者要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15.
陈文 《新闻知识》2002,(1):19-20
状态,即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记者,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个职业品种,它的状态的好坏直接地关系到记者的成果与成长。特别在新闻业竞争日益加剧、记者队伍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记者职业状态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基本素质对人的影响作用而成了决定该个体成与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关注记者职业状态,就是对记者成长的直接关怀。记者究竟应该调适成一种什么样的职业状态呢?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下列三种状态对记者职业的积极影响:保持醒智、适度焦虑、充满激情。一、保持醒智在这里,醒智一词即指清醒的头脑。一名记者要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16.
记者表面上风光,背后却承受着不少艰辛,报道写完了一篇又要想着下一篇到哪里去找,这样循环往复,年首到年尾。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每个职业干得时间长了,都难免会有厌倦情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一些不良情绪还是要想法来化解,不能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我13年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较为艰苦的边疆和边防线上。我军驻守西藏、云南7000公里边防线上的连以下边防点,我基本上跑遍了。14年来,我到师以下部队采访的时间,每年平均在6个月以上。从业13年来,我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刊稿数量和质量指标。1993年以来,连续4年刊稿数量在军报记者部排位第一。13年间,我参与和组织完成了大小…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这个被“无冕之王”的虚拟光环笼罩着的职业,常常被许多人向往和羡慕着。但是。记者自身面临的危机、压力和伤害.他们在路上的艰辛、委屈和无奈,又有几个局外人能够体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记者部落     
他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参加工作40年,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领着大家一起干活的"生产队长"。54岁,他受命走马青岛,带领《半岛都市报》开始谱写新的篇章。本期传媒骄子《王军:精彩源自创新》。当社会、当业界都在呼吁记者要重建职业精神的时候,那些奔波在舆论监督一线、做深度报道的记者,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赵世龙,2003年度"中国风云记者",历经十几年的风雨,他激情依旧,在他的眼里,记者的职业精神就是流浪。请关注本期茶座"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之三"。  相似文献   

20.
考察一些记者成长的足迹,可以发现两个很普遍的现象,一是有些记者稿子写了不少,但是有影响的东西不多,二是有些记者虽然起步较快,但是很快又徘徊不前。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人又都有各自的情况,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是共同的,就是不具备理想的知识结构。不同的职业,或需要不同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