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争揭开了序幕,当时梅兰芳住家在上海。三个月后,淞沪失守,黑暗弥漫了大地,上海租界上也是一片乌烟瘴气!有一天,有人来向梅兰芳提出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梅以不久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不能在上海电台播音为理由拒绝了!这次发生了要求播音事件,他认为上海租界绝不是什么安全的桃源,看情况不走是不行的了,  相似文献   

2.
源来 《湖北档案》2007,(2):80-83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争揭开了序幕,当时梅兰芳住家在上海.三个月后,淞沪失守,黑暗弥漫了大地,上海租界上也是一片乌烟瘴气!有一天,有人来向梅兰芳提出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  相似文献   

3.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三个月后.中国军队因失利而退守了.日军随及占领了上海。上海沦陷时。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他原以为住在上海租界是比较安全的.谁知不久后的一天。有个日本人找上门来.希望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这明明是日本人想借梅兰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梅兰芳当然是不愿干的,他当时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拒绝日本人后,  相似文献   

4.
高原 《档案时空》2007,(9):24-25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三个月后,上海沦陷.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原以为比较安全,谁知不久后就有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梅兰芳识破日军借以粉饰太平的诡计,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  相似文献   

5.
余上沅(1897-1970),湖北荆州沙市人,是中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他曾作为武汉地区先进的学生代表,邀请陈独秀、胡适等精神领袖来武汉讲演,还曾参加梅兰芳剧团,被聘为随团导演赴苏联访问演出,陪同梅兰芳到欧洲多国演出考察.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余上沅在戏剧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孤岛时期日本对上海公共租界行政权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一三”事变后租界的中立与租界内的复杂状况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虽经三个月的顽强抵抗,终因实力不济,战败而退。11月12日,上海的华界以及公共租界位于苏州河以北的地区(俗称“日租界”),沦陷于日军之手。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日军没有占领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两租界的主权一如往昔。于是,在日军的包围下,租界变成了孤岛。孤岛的范围是: 东至黄浦江,西达法华路(今新华路)、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南抵民国路(今人民路),北临苏州河。[1]自1937年11月12日淞沪抗战结束,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  相似文献   

7.
1933年,为避日伪凌辱,梅兰芳先生举家南下迁沪,中间曾一度赴港居住,香港沦陷后又被迫返沪,之后便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在上海当起了寓公.梅兰芳在上海所度过的这一段寓公生活,既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更可见其人格之光辉,所谓"躬履艰难而节乃见",是后人研究梅兰芳生平所尤应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消息用背景材料往往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先从一次报道谈起。那是1955年8月的一天深夜,我从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劳动剧场采访回到家里,赶写一篇梅兰芳为首都工人演出的消息,忽然想到梅兰芳两年前到河北省石家庄为农民演出的任事,作为背景材料穿插在这个消息中该多妙。因为那次演出是梅兰芳40多年舞台生涯中第一次到中小城市为劳动人民演出,而且感受颇深。这条为首都工人演出的消息如能加上那段材料,可以更加深刻地反映出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解放后决心把艺术献给人民的可贵精神。本来,梅兰芳从…  相似文献   

9.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曾介绍过他。现在请读者看他对苏联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伊·基里洛夫的介绍。通过这一介绍,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对后继者的热情,而且可以看到电台播音和电视播音的关系及其在要求上的同异。  相似文献   

10.
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淞沪地区,上海公共租界(不包括虹口、杨树浦两区)、法租界孑立于日占区的包围之中,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两租界沦于日本侵略军手中止,这段时间被称为上海“孤岛”时期。这一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新闻播音始自1923年美国人在上海建立的广播电台,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闻播音的诞生。七十多年来中国新闻播音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历程,从播音的内容到形式,从技术到信息,新闻播音都在丰富和发展。但是,新闻播音作为社会主义的"喉舌"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也是新闻播音的新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1933年,中苏复交。颜惠庆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驻苏大使。在任期间最光辉的事情就是促成梅兰芳访苏表演。颜惠庆时任驻苏大使,为此次演出的成功可谓劳心劳力。从演出的应允、行程的安排到经费的筹备,到在苏联的衣食住行等一切事宜,他堪称是此次访苏的总管家,除表演外的一切后勤保障等事宜,颜惠庆无不参与其中,他为梅兰芳在苏联的演出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抗日时期,经历了1932年1 月29日上海总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上海租界和香港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到1945 年前后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总经理王云五先从上海到香港,成立香港办事处,香港沦陷后转赴重庆成立重庆办事处,在大西南开辟出一片立足之地;以张元济为首的董事会则坚守上海,上海也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以影印、出版古籍及一些与政治无涉的书籍维持残存的一息生机。1944年7月19日第456次董事会上商务印书馆营业部主任韦福霖(字傅卿),被提升为协理,并暂代经理之职,实际上是当时上海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一、梅兰芳赴美的缘起及效果 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缘起,来自于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的邀请.芮恩施在其离任前,徐世昌为其举行一次饯别宴会,在宴会上,芮恩施郑重邀请梅兰芳到美国去表演京剧,"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是请梅兰芳往美国去一次,并且表演他的艺术,让美国人看看,必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一些西欧国家,先后出现了一批所谓“自由电台”。它们用与官方电台不同的节目内容,吸引听众,不断遭到官方的约束、限制,直到封闭。自由电台最早出现在意大利。1975年,意大利有一批同国家广播电视台的独家经营相对抗的地区电台。第二年7月,最高行政当局下达了关闭的命令,后来虽经最高法院裁决,但是自由电台必须经政府批准,才能在一定地区内广播。以后,“自由电台”还在法国、西班牙等一些西欧国家相继出现。1979年3月,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法国的自由电台的代表还在巴黎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自由电台”碰到的问题。自由电台的播音内容,大都是那些在官方电台中被排斥的内容,例如妇女解放、生态学、离婚等。在节目编排上,它们特别下功夫,力图赢得更多的听众。例如西班牙“感恩钟声”电台的播音节目,“从菜谱到格拉西亚地区反对核武器团体的声明”,样样都有,无所不包,象一本“百科杂志”。另外,西班牙“自由之波”电台每晚九时播音,所有希望发表同广播节目有关内容的人都可以到播音室进行广播。“被排斥的内容”是“自由之波”的主要播音内容,同时它也播送音乐、讽刺性的答疑、一些平易近人的新闻。其它的自由电台,直接向人们播送商业电台所不屑一  相似文献   

16.
景然 《现代传播》2002,(2):130-132
随着广播电视改革的发展 ,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譬如 ,有的单位将原来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人员合到一起 ,成立了播音主持部 ,也就是说 ,一个播音员 ,既要适应电台播音 ,又要适应电视台播音 ,这就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业务问题 :电台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的区别是什么 ?这种区别受哪种主要区别因素控制 ?播音员在播这两种新闻节目时在心理上如何把握等等。电视和广播新闻播音从表面形式看有其鲜明的共性特征 ,表现在 :1 都是运用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的新闻播音 ;2 都是运用现代的电子手段进行传播 ;3 都要求所播的内容真实…  相似文献   

17.
播音个性与播音风格,历来就是播音界关注的问题。播音风格的形成,也是播音日趋成熟的标志。一个电台有一个电台的风格,一个节目有一个节目的风格。本文对播音员播音个性与播音风格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广播电台的前身是1932年2月无锡国难委员会集资筹建的无线电广播电台。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侵略军从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声援下,奋起抵抗。这次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将中国京剧有组织、有规模介绍到国外去演出并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第一人。他一生多次出国访问,传播中华文化,结谊国际友人。尤其是1930年,梅兰芳应邀率团赴美,影响深远,从而将中国京剧引入世界艺术之林,他也成为中国戏曲史上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在西方获得盛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1930年曾经赴美演出,在与中国文化迥异的美国地盘上演出成功,而且激起了那个时代美国的一股“梅兰芳热”。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思考并试图解答梅兰芳的美国演出何以成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