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建华 《考试周刊》2011,(3):199-200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观念急剧;中击着人们的价值观。高校女生的婚恋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的恋爱、择偶、婚姻和性观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婚恋道德意识弱化.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影响到主体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和谐,因此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达到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女大学生恋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婚恋观指大学生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大学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本文以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了解女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现状和心理学特征,把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活动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积极处理情感困境,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5.
女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特点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浙江省高校169名女研究生婚恋观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当代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正在发生温和但却是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恋爱目的明确务实,态度认真沉稳;择偶条件重视内在素质,考虑长远发展,追求平等和自主;注重婚姻的爱情基础,追求高品位的婚姻生活,宁缺毋滥;性观念正面临冲击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对H大学465名在校研究生的婚恋观进行研究,从婚恋现状、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离婚观等方面分析当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和问题,并从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对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滥觞,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恋爱和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研究古希腊人的婚姻恋爱观念对更全面的认识古希腊的恋爱和婚姻乃至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古希腊人的婚恋观念及其成因进行论述,从而形成了对古希腊的婚恋观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对爱情的不同体验、不同选择,不仅影响和塑造着她们当前的人格、气质以及情趣爱好,也不仅影响着她们今后的人生,还影响着她们的下一代人。利用调研成果,通过数据揭示出女大学生在婚恋观方面存在着恋爱人数扩大化、恋爱年纪低龄化、恋爱动机盲目化、恋爱心理从众化、恋爱婚姻隔断化、恋爱标准功利化、婚恋观念传统化、征婚形式现实化、毕婚急嫁成族化和网络媒介盛行化等十个方面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探析——以黄石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具备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的探讨,引导女大学生们认清恋爱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能自主、自愿裁定是否选择大学恋爱.  相似文献   

10.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婚恋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是大学校园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领域。文章对大学生婚恋观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性,在调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婚恋情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婚恋情感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和普遍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一直被忽视和回避,导致大学生对婚恋行为认识不足,因恋爱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育者应提高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3.
麦熙舜 《考试周刊》2008,(6):124-126
当代大学生处于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恋爱现象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十分普遍.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探讨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对H大学465名在校研究生的婚恋观进行研究,从婚恋现状、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离婚观等方面分析当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和问题,并从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对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看法和态度,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随着大学生中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及态度,对高校德育是一个挑战。通过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较为理性,注重个人品质;恋爱婚姻指向性不太强,婚姻信任度不高;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宽容。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和行为决不能简单的回避或漠视,而是应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来消除其不利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未婚女研究生作为高知女性,她们的婚恋观预示着中国婚姻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她们恋爱目的明确,择偶标准复杂,对婚姻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帮助未婚女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社会、学校等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未婚研究生的婚恋观分析及教育引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婚研究生的婚恋观念表现为年龄较大,追求婚恋的自信心缺乏的婚恋观;男性女性研究生不同的婚恋心理以及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婚恋观。而这些婚恋观念容易使他们产生明显的情感困惑问题,以致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这就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网络等方面提出解决研究生婚恋问题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对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的婚恋观现状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复杂多元化趋势,应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优化家庭教育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方面加强高校大学生婚恋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婚恋观是女性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时期所持有的婚恋观对女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女大学生在婚恋中存在的问题,从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教育的有效性出发,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情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女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卫生类高职院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恋爱现状,爱情观、婚姻观以及性观念等方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卫生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婚恋砚状况,为指导其树立正确婚恋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