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志是人们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方志阅览室是保存和利用地方志的重要场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与地方史志部门联合共建方志阅览室的模式,以加强对方志文献的保护,提高宣传传播效率。文章以信阳市图书馆与信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共建方志阅览室的实践案例为例,分析了共建的意义、方案和推进过程,并针对方志阅览室的利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公共图书馆能够不断提升方志文献保护、利用能力,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对方志文献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市图书馆通过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对本区域方志文献长期关注及时收藏,利用馆藏方志文献积极服务,举办各种活动扩大宣传,开发方志文献信息和建立方志文献互换制度等方式,做好方志文献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功用。  相似文献   

3.
关中方志图书数量众多,文献价值极高,但学术界对它们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开展关中方志图书编纂与流传情况研究,不仅可对历史上明清时期关中方志的编辑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本地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简述新修方志的出版情况及其价值,介绍新修方志文献采访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方志艺文志文献,艺文评论是方志艺文志发展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成果之一。文章就历史上关于这一文献内容的学术评论进行了总结概述,认为方志艺文志的学术评论可以提高方志艺文志的质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6.
周保明 《图书馆学刊》2010,32(10):95-97
索引对地方志文献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旧方志索引编制取得了显著成绩。旧方志索引编制以人物传记人名索引为主,有少量标题索引、地名索引和主题综合索引,编制对象则以群志为主,兼有作为单书附录者。继往开来,编制数量更多、类型丰富的旧方志索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极具地方特色的新疆"事宜"类志书在全国方志中独树一帜,主要由地方长官汇纂地方档案和亲历之事,真实可靠;与传统方志相比虽有不足之处,但其内容反映当地实务,特色明显,并以现行事物为纲,资政作用尤为凸显。为莅任官员及时了解政务、处理相关事宜、提高办事效率起到了很大帮助,在新疆方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岭南学者为广东方志的整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李默先生统计,广东现存旧方志有431部。广东方志目录学整理的特点是,以馆藏方志目录为主要形式且数量较多,提要、考略和索引类整理成果较少,但不乏系统性著作。重组与再现整理形式有类编、辑佚和重刊。数字化整理成果包括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基于方志内容信息的知识挖掘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周保明 《中国索引》2010,8(2):28-32
方志是我国传统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源,方志索引对方志文献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旧志索引补编取得了一定成绩,亦有进一步加强之必要。由中国索引学会等四家单位起草的《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已正式发布和实施,对旧方志文献索引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清代以前古代舆图绘制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方志文献中的记载与舆图所示地标数据的关联性,并以《广舆图》为例,分析方志文献在古舆图原始数据采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旧方志是人物资料的宝库,是地方人物研究的基本文献。旧方志人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记载人物数量众多,社会类型广泛;体裁多样,便于容纳多方面的丰富资料。旧方志人物资料也有较多缺陷,主要为人物收录不全面,以及浮夸失实等,使用时应审慎甄别,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2.
杨彦智 《出版广角》2021,(19):87-89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方志的整理、出版成果丰富,既有对目录、提要的编制及补正,也有对汇编的整理和影印出版,还有对单部志书的高质量点校.但目前对河南方志的研究和利用成果较少,且已有成果多从文献分析、专书讨论、跨学科研究以及综合性探讨等角度展开,整体呈现数量不足、系统性不够、内容不平衡、新志关注度不高等特点.因此,需要加大对河南方志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到了由柳成栋、宋抵编辑的<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辑录>)一书,十分兴奋,这是因为该书编者以它独具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方志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功力及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应该说该书是方志文献学、方志目录学的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方志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与完善,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地方志,道教方志是关于道教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宫观祠庙、道教人物、神异故事等方面的文献记载,体现了道教与方志学的共同成就。  相似文献   

15.
孙迎春 《图书馆杂志》2004,23(10):69-72
明代方志,在方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较之前都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其史料价值极高,包含了明之前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丰富资料,加之随着时间的椎移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明代方志流传下来的也极为稀少,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有其广阔的开发与研究前景。笔者仅就馆藏流传极少的几种稀见明代志书,作些披露与研究,其原始史料价值、文献版本价值,以望对明史研究、明代方志的整理、开发与研究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以地方志资料汇编《方志物产》(广东分卷)为语料,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实现物产地名的自动识别。通过对物产地名、识别规则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挖掘物产分布、物产引进和传播等知识内容,为方志类古籍的数字化整理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旧方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资料宝库,是区域研究的基本文献。它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不仅收录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辑存了一些失传的文献,而且在体裁上融汇诸体,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编纂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来新夏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其在新志编纂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方志概念的重新厘定及新旧志比较,对方志"资政""教化""存史"价值功能的重视,以及对体例、纲目、概要等具体编纂原则的规定等。他还提出了新志"德、清、定、齐"的编纂标准、镇村区志多元发展等的观点。作为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来氏的观念既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献意识,又具有通达博洽的文化姿态和创新意识,为中国新方志撰写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论方志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方志的类型及其体例;探讨了方志的数量,指出了开发利用方志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何沛东 《图书馆杂志》2020,(4):133-140,147
一些印刷数量的信息在近代方志中相对容易被找到,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晚清每种雕版印刷的新修方志印数多为二三百部,民国每种采用新技术印刷的新修方志印数多为五六百部,重印旧方志的印数可能比同时期新修方志的印数少。总的来讲,近代每种新修方志的印数主要稳定在几百部,下至几部、几十部,上至千部、几千部的情况较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方志的特殊性质、方志的稳定读者群小、缺乏印刷经费、志书价格高、印刷技术限制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