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特有的青春期困惑、好奇、随潮心理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是导致青少年易沉溺于网络的本体因素。鉴于网络依赖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青少年必须正确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通过自我管理策略的运用,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而成功实现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在带给社会生活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行为准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良的网络行为引发了道德失范。据此,章分析了存在于青少年身上的不良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危机,探讨了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自我控制力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作用,随着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远,网络对青少年自我控制力的冲击不容忽视。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自我控制力五个方面(抑嗣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界定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涵义及其诸多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提出了防范网络失范行为的对策:建构网络德育学;树立网络行为的荣辱观;加强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建立融洽的家庭环境,提高青少年的自律。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教育应关注网络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晓红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15-117
网络环境为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条件,网络亲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效用对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移情能力,倡导积极的网络群体规范和舆论,为青少年助人利他行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青少年网络德育必须触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根本,从道德心理角度切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统一、和谐的网络道德心理,从而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认识网络自我教育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具有显的自我教育特点,多功能性、自由自发和利弊兼具是当前青少年网上自我教育的行为特点,充分认识引导青少年网上自我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网上自我教育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网络生存对青少年主体性成长的影响以及教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理宣 《教育科学》2002,18(2):28-31
主体性作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成熟的综合表现,是教育工作者促进青少年成长的根本内容。网络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网络生存此在实际生活中具有更多自由、平等,能生物形象地虚拟现实。因此,网络生存就更能使青少年实现心理上和虚拟行为的自由、独立以及对自我的观照,并锻炼网络生存主体能力。同时,网络生存的虚拟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主体性成长,为此,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青少年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5,(7):7-7
网络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表现在:(1)互联网将从根本上改变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和生存方式;(2)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多种信息垃圾(例如黄色信息、暴力信息、反动言论)会弱化青少年的首先意识;(3)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4)网络的隐蔽性将导致青少年不首先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我;(5)互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原因;(6)“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构成危害和威胁;(7)互联网的示范性将对青少年的恋爱、婚姻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网恋、早恋、同时与几个人恋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时代特征,并对青少年网络行为进行较深层次的心理分析,提出青少年网络行为引导的对策,以期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提供现实借鉴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1.网络经济罪错行为。网络经济罪错行为在青少年网络罪错行为中占较大比例。由于青少年大多经济上不能独立,加之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使他们极易采取不劳而获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耍,网络的虚拟性恰好为他们的作案动机提供了方便,借助网络诈骗他人钱财,盗窃他人商业秘密或财产。抢劫他人财物,甚至实施绑架勒索等。  相似文献   

13.
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网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积极发展,趋利避害,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做好网络信息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网络戍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无论是在性别、城乡、父亲职业等人口学资料上,还是在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条件与上网地点、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无论是在性别、城乡、父亲职业等人口学资料上.还是在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条件与上网地点、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青少年网络罪错行为的表现1.网络经济罪错行为。网络经济罪错行为在青少年网络罪错行为中占较大比例。由于青少年大多经济上不能独立,加之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使他们极易采取不劳而获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网络的虚拟性恰好为他们的作案动机提供了方便,借助网络诈骗他人钱财,盗窃他人商业秘密或财产,抢劫他人财物,甚至实施绑架勒索等。2.制造和传播黄、赌、毒等有害信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无国界、地界之分,目前世界尚缺乏统一的网络管理措施,使得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泛滥成灾,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再加上青少年缺乏…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因此,应该有效分析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教育的利弊,采取有力的措施,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不断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对其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聊天的参与面越来越广,青少年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但因过度使用而导致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已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个焦点,也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根据调查研究,青少年中使用Email、聊天和BBS进行网络人际沟通的人数均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令人深思。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