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崔莲 《现代语文》2011,(5):50-52
阅读教学的对话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本对话,即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本文将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不同形式入手,探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语句,也是老师们一再提及的高频评课语。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生本对话的质量,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需要教师做到以生为本,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确立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课堂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在师生、生生、生本平等对话中演绎生成。热闹的课堂上有一种"活跃"的假象,出现不讲实效的"假对话"。笔者撰写本文对貌似"热闹的对话教学"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真实对话"、"巧用教学策略"、"构建生态课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文本是立足点,是源泉,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7.
诸定国 《江苏教育》2014,(18):34-3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四者间对话存在六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各具价值。在课堂中,阅读对话主要表现为生本、师生与师本三种形式,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因为"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教师的助读,就成了实现生本对话的桥梁。教师助读,体现在文本课程价值的先期开发上,体现在课堂中对文本价值的二次定向上,还体现在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与形成"类概念"上。教师的助读,还需要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生本对话应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对话"出发,分析探讨广东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寻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出路——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三方对话,让其成为准确解读文本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2.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还要通过在课堂上与文本的对话,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会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14.
<正>一、探索生本课堂"三步教学法",提高学习效率生本课堂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课堂。几年来的课题研究我校总结了生本课堂教学的"三步教学法":课前预习——课上讨论——整体交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体做法是:1.重视预习的设置,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旁观者,教师要认真备课,研究学情,把握好学习内容、难度、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要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形成了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评点批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时试图以“对话”为契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思想,力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建构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前提课前,教师必须先和文本对话,即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对文本有清晰的轮廓,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在于反复地诵读与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是要求学生,对教师也同样有…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存在还原选文时错解编者意图、理答释疑时曲解学生认知、落实语文要素时误解文本主旨等错误对话。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全面透彻地领悟编者意图;拨云见日,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细腻情思;深入钻研,准确清晰地把握作品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9.
宗志芸 《考试周刊》2011,(75):61-6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  相似文献   

20.
陶云芳 《考试周刊》2012,(73):51-5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不相符,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