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凇》一课可抓住"镀"字,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词,让词语意思清晰化;分层品词,让词语意思内涵化;对比悟词,让词语意思准确化;语境用词,让词语意思实用化。  相似文献   

2.
《泊船瓜洲》这首诗,作者王安石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几易其字,而传为美谈。教学时,我想试试学生是否能体会到“绿”字用得巧妙。师: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生:我认为“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用得好。从京口到钟山隔了几座大山,路  相似文献   

3.
【一字诗】一家文学刊物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出来了。【一字社论】1986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一字判词】清朝年间,一寡妇想改嫁,而公婆及邻居加以阻挠,她便向官府呈上状子:“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寥寥数语,述说了改嫁理由。县官接状核实后,挥笔写下只有一个字的判决书:“嫁。”【一字嫁妆】清代著名…  相似文献   

4.
“品”讲评     
周红 《新高考》2010,(Z1):7-8
【作文题】(湖南省师大附中第6次月考)请以"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作指导】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我们把它叫做"独字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感受雾凇的“奇”,并通过朗读向读者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一、字词:玩味字词,品语言之精准【案例】四上《桂花雨》教学片段师:(出示句子)同学们,我们刚才从"香飘十里""没有不"等词语中体会到了桂花的浓浓香味。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你觉得句子中哪个字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生:我觉得是"浸"字。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你知道"浸"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7.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我出了这样一道阅读题: 阅读<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打"片段,把你从中读出的东西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提示:读了某个词,某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想到什么,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哪句话写得妙,妙在何处?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目标】1.能看懂绘本画面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会说句式"连衣裙变成××花样了"。3.理解基本的故事内容,享受阅读的快乐。【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戏,看看谁猜得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它是谁?你为什么说它是大象,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哇,你们猜对啦,继续看看还有谁藏起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它是谁?大公鸡,你为什么说它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说一说。生: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师:文中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把大家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是哪个字?生:神。师: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师: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呢?是怎么写的?用了哪些特别的词语?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请默读课文1耀6自然段,画一画,圈一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生自学)  相似文献   

10.
【一字诗】一家学刊物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技能目标:培养抓住课文重点词句,通过自主读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准确领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字、词、句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语感正是通过对字、词、句的正确理解,深入体会而形成的。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抓住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结合以下案例来说明。一、想象画面,丰富词语内涵【案例】《哪吒闹海》教学片段(三年级上册)片断1: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词语"兴风作浪"和"称霸一方"。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2.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准确翻译字词,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3.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重点难点】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学法指导】4.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5.熟读课文。借助书下注和语境,正确译文,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字新词"藕"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的意境。【教学重点】诵读此词,理解意思,想象情景,体会意境,受到熏陶。【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读感知师:她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她是宋朝杰出的女词人,她也是婉约派宋词的代表人物。她是谁呢?请看,板书(如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翠鸟的外形,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一、颜色导入,感受鲜艳,渗透语言训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出示"朱",学生进行扩词,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感悟,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教学难点】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穷人》第一课时(人教版第十二册)【片段1】设疑——荡起层层波师:老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读成一个个问题。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与困惑。(生答略)师:我也有个问题。老师昨天晚上把文章读了三遍,在找一个字,你们猜猜在找哪个字?  相似文献   

18.
【教学预设】1.在"移步换景"中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知文章描述的内容,品味作者准确、平实的语言。2.在"孔隙"研读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迁移"移步换景"的写法,写自己曾游览过的景点。【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扣"记"字师:看到题目中的这个"记",你们会想到什么词语?生:记录、描述。师:那出去游玩后把它记下来,就叫做"游记"。(板书:游记)这篇游记写谁到哪里游玩呢?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中高年级的生字词教学,也许大家都会觉得不值得一谈,又不是低年级,要如此的重视,只不过花那么七八分钟时间,还不是一切搞定,学生肯定能学会了,还用得着讲究怎么教吗?让我们来看两则苏教版第七册《动物园的晚上》生字词教学的案例:【案例一】师:请同学们自学生字词,并在书上画出来。学生自学。师:现在,我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的小黑板)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抽读。师:同学们看看要注意哪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再书空一下。【案例二】师:请同学们自学生字词,在书上做记号,注意不同记号的用法。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书…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是夕阳斜照的意思,那可不可以把"铺"字换成"照"字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我觉得可以换,这样更清楚明白。师:除了"照"还可以换哪些词呢?(生相继说出:射、洒、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