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语)问题是"发动机",精彩的课堂必须有精彩的问题。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在课堂中巧设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深入思考。让我们走进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细细品味他们高明的课堂发问艺术以及精彩问题带给课堂的勃勃生机吧。一、欲擒故纵:在学生思考的纰漏处反问思维有瑕疵,一次错误就是一段精彩。欲擒之,先纵之。就文本的解读而言,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当然也有颇多的"幼稚"和"错误"。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思考和捕捉这样的细节,巧妙设置情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予其肯定,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随后,再话锋突转,提出反问,让学生在惊讶之余,茅塞顿开。请看片段——师: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羸是个"射箭能手"?请大家读一读,用"!!!!"表示。(生读,并做记号)生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意义上,教师看到的错误消极方面较多,甚至有许多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而实际上,学生的课堂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错误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并订正错误,更要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让思维在错误与正确之间进行激烈交锋,创造能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取得愉悦的学习心理,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  相似文献   

3.
"生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位课堂"提出的,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课堂上,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生本课堂要重视课堂的"错误"资源,教师备课需精心预设"错误"资源;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非预设"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重要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4.
生本课堂是落实"生本教育"新理念的唯一载体,重视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体验、感悟文本,开发创造性潜能。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有意地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乐听学生质疑的声音,重视学生多元的思维,营造学生积极讨论的氛围,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敢出镜,生本教学才算成功,语文教学才会接近精彩。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阵地,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乐园,课堂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需要阅读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阅读,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演绎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确立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课堂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艳玲 《考试周刊》2013,(69):61-62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伴随产物,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和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实施教育教学,甚至应该多关爱问题学生.其次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感受"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其错误源头,把握其思维的运行轨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要善于将学生"犯错误"过程中不利的、消极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多给学生"尝试—错误—改错—完善"的空间.教师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资源来搭建平台,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困惑走向明朗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课堂即解放     
马志响 《生活教育》2012,(17):32-33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眼下很多的课堂"快"字当头:即老师的问题随机一抛出,恨不得立刻让学生说出答案,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课堂没有学生的冥思苦想,教师似乎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不允许课堂有静默的"真空",不允许学生思维静悄悄地成长,课堂追求"行云流水"的顺畅无比,一气呵成,而非思维磕绊、碰撞、爬坡后的"一波三折"。教师以完美、  相似文献   

9.
课堂中的错误往往反映的是学生最朴实的想法,其中蕴含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不乏智慧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凭借教学机智,应时制宜,积极应变,善于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挖掘"错误"中合理成分,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思考中内化知识,从而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让课堂因为有了"错误"而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热烈的讨论、开阔的思维、激情的朗诵、精彩的发言,一度让语文课充满生机.精彩纷呈的课例背后,我们都在思索: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扎实!真实!朴实!关注文本,关注生成,以生本,回归"本真"课堂,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着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务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居云 《学周刊C版》2014,(12):167-167
课堂中的错误往往反映的是学生最朴实的想法,其中蕴含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不乏智慧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凭借教学机智,应时制宜,积极应变,善于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挖掘“错误”中合理成分,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思考中内化知识,从而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让课堂因为有了“错误”而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要求我们教师基于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数学、思考数学、研究数学,构建有温度的小学数学课堂,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课上通过多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将儿童引入一个神奇的智力世界,让学生触摸"真"数学,引发"真"思考,促进"真"发展,让数学课堂温暖,让深度学习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的教学课堂过于一帆风顺,对于学生有意无意出现的错误往往一笑了之,直接导致课堂缺乏问题和思考。为了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善,可以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制造"错误"。关注学生的"错误"意识,利用好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破学习重难点,激活创新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让"错误"回归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真正的课堂教育,才是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在出错、改错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教师要站在理性的角度,给予宽容之心,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理性思考,重审定位,对"错误"资源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教师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这些"错误"打造成一堂课的亮点,寻找"错误",倾听"错误",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让数学课堂因呈现"错误"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中,语文教师违背了"内容是怎样表达的"这一教学本质,从而使"拓展与整合"环节缺少语文味。解读文本时,教师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也达不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课改课堂还追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种形式常常流于表面,反而变成了"自流"。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再进行"拓展和整合";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并确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课堂,需要学生精彩的表现;而学生精彩的表现,是离不开教师精彩的引导的.教师精彩的引导应该是落脚在教材上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依据学生实际,抓住文本,充分去挖掘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课堂闪现精彩呢? 一、着眼兴趣,拨动情感之琴弦 教材有很多易于引发兴趣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易于引发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寻觅最佳触发点,并由此击发,让学生情感的弦得到巧妙的拨动.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语文的课堂上精心地运筹,给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启发,合理引导,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有机的统一,并使之水乳交融,自然而贴切.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抓住"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相似文献   

18.
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亲历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教师就会"一锤定音".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精心预设的脚印一步一步走着,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去思考、去交流,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教师倾听文本目的是为了找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对接点。以"三味课堂"为价值追寻的教师文本解读当务"本"。即关注教师本身,以读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关注教材本体,以编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关注学科本质,以教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关注儿童本位,以学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  相似文献   

20.
"生本"课堂意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生本"课堂走向高效,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旧知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去唤醒;学生的探索需要教师引领到关键处放手;学生的思考需要教师引导走向深入。数学教学唯有主导、主体相结合,才能让教与学共同演绎出和谐、奋进的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