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美与通心     
耿聪 《河北教育》2006,(9):47-47
记得第一次课上许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最快乐的一次体验。我写的是自己和母亲的一坎深谈。因为那一次,心灵的沟通让我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和安心。当时写完后还有些迷惑和不安,因为觉得这似乎与审美并无关系,怀疑自己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第二次课上,老师便让我把自己的那次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之后许老师,总结了大家的体验,我们中间有35人写到了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的愉悦,而另外的32人则写了在大自然中体会到的美感,进而得出结论:通心就是美。我顿觉豁然开朗,之前的疑虑一扫而光。原来美的范畴可以如此广袤,不仅自然界中的美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和沟通所带来的快乐同样是美感。正如罗杰斯所说过的:“当我与来访者通心时,仿佛听到了来自天堂的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2.
当下.提起习作教学.怨声一片。 学生叫苦 一看见写作文我就叫苦不迭,可老师偏偏布置写不完的作文,读完书要写读后感,春游之后要写游记.玩一次老鹰抓小鸡还得边玩边观察、边玩边分解动作,最后照样写不出好作文。  相似文献   

3.
观察白鹭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白鹭,我校生物组老师特意组织了一支“观察白鹭”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观察。(点明观察白鹭的缘由及时间。写得简洁。) 我们跟着老师,来到铁山镇的杨厝山。这里是个山坳,中间有条小山溪,四面群山环抱,不受北风的侵袭,田野、山坡到处是一片绿色。我想:这大概是白鹭的“家乡”。我们到了目的地,放眼寻找,终于看到了对面山脚田野草坪上的一群白鹭,大约有  相似文献   

4.
满井,位于北京东北郊,出安定门往东四五里便到。明清两朝,这里是京城人士游览的地方。袁宏道这篇《满井游记》,写春天游满井的愉快,写得自然朴素,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10日晴今天放学后,爸爸妈妈都有事不在家,我便到同班好朋友王朝家写作业去了。刚进她家门,便闻到了阵阵扑鼻的桂花香。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到院子里。那里有两棵桂花树,树枝间,一团团,一簇簇的桂花,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却已经缀满了树枝,金黄一片。桂花虽然不与繁花争奇斗艳,但它的香味却十分迷人。我们可喜欢了!记得书中曾提到过:桂花成熟的时候,就应该摇树枝,摇下那朵朵桂  相似文献   

6.
话说安妮宝贝。从前还经常在网上找她写的东西看,没多久这家伙弃网出书,便从心底里不喜欢她了。认为她的书,一本差过一本。表妹在读初二,记得我那个时候,还整天泡在漫画堆里,她居然已经早熟到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今天早上,跟读三年级的儿子谈写游记。他说老师布置的作文是写一篇"游记"。我说:"这好写呀。"他不动笔,却在床上打滚。于是,我开始说教:"游记嘛,就是写某人游某地,记录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这个某人就是你,某地嘛,就不好说了。要不,我们一起去"游"一次吧,去玩一转,回来就有写的了。"他还是在床上滚,说老师  相似文献   

8.
童年读书     
一说起读书,就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因为人第一次接触书,总是在童年时候。记得我童年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我要读书》,里面写了一个穷苦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和读书的不容易。我小时读书,也是我外祖母拿5块钱救济金把我送进学堂的。记得学堂是一个牛屋,四面掏了几个洞,课休时从洞里爬出去,就到了麦草堆里。记得老师叫孟庆瑞,慈祥年长,长留在我的记忆里——仔细算一算,那时他也就30来岁吧,带着一个俊俏的老婆,还有两个孩子。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发书时,我闻到那书的清香和油墨味;放学回家,还放到外祖母鼻子下让她闻。从那时到现在,再…  相似文献   

9.
真情告白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非常关心我,您真是我的好妈妈。”在学习上,您对我要求特别严格。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写完后,您给我检查,看见我写的字马虎、不工整,便毫不犹豫的给撕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61):36-37
<正>写作难吗?不难,自然再现你真切的生活体验,自然再现你的心灵话语,自然再现你的个性语言,便可写出清新鲜活之作。布瓦洛道:我们永远不能和自然步步相离。因此,回归生命的自然原态,让生命自由燃烧与释放,则情也真挚,事也鲜活,文亦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予人丰富的审美愉悦。一、回归心灵的自然原态一棵芙蓉树下,一对苍老的身影,他们翘首盼望,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深邃,眼下是一条延伸到远方的道路。还记得吗?三年前的一天,同样是在这棵树下,你走了。  相似文献   

11.
要想写好游记,根据我的体会,就是要有个三部曲。首先要捕捉和写出此番旅游途中的第一个兴奋点。既然是游记,就必须从这一次旅游说起,文章开始不久这个兴奋点就能出现,如果总不出现,观众就不跟着“乱爬山”了。但如果你是第一次爬这架山,此刻场景兴许刚有点“意思”,焉知此后就没有更高更好的  相似文献   

12.
写在前面:长这么大的我,还没出过四川。记得最远的一次就是游九寨沟时到过四川边境松潘,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在那次旅游中,没有父母的陪伴,也没有学业的困扰,只有几个同学结伴而行,那是一次真正的游行。读了太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禁感慨,便用拙笔记下那次  相似文献   

13.
办公桌上躺着一封从遥远边疆寄来的信,是一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写的。他在信中回忆了我教他的一些往事,说他曾让老师在路口苦苦等了许久,到现在还心存愧疚,忘不了老师对他的教诲……还记得他那时的样子,圆圆的脑袋,个头不高。他头脑聪明,就是不爱做作业,还常撒谎。每回问他,他总能找出不同的理由来搪塞。有一次,他说作业做了,只是忘带了。我脱口而出,现在咱就一起回家取。他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4.
暑假期间,很多同学有机会探访名胜古迹或游览美丽的湖光山色。回来后,如果能把这些经历写成游记,让美好的印象留下来该多好啊!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游记呢?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游醉白池》中的一段:……穿过九曲长廊,我们便到了"醉白池"边。啊!这儿可真美!一潭墨绿色的池水,波光粼粼。远处几片淡绿色的浮萍,就像叶叶小舟。"荷花,荷花!"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见那边池中红、白、粉各色荷花仰着笑脸。她们像一群刚从水中浮出的美人,在轻风吹拂下,舞动着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初识《教育文汇》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记得第一次读《教育文汇》时我十分惊讶:原来教育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呀!于是,我就停下写了七八年的诗和小说,写了几篇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生活的文章投给《教育文汇》。不久,我便接到编辑部的电话,说打算用我的一篇。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放下电话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那篇文章发表后,我每年都要在《教育文汇》上发表文章,有一年还发表了4篇呢!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写作业遇到了一个生字,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想到邻居家的阿姨是老师,就去向她请教。阿姨没有直接告诉我那个字怎么读,而是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字典,还教给我查字典的方法。从那以后,我每遇到生字、新词就自己查字典。依靠字典,我阅读了大量的图书,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从这件事中,我学会了有困难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工作很忙,经常是早出晚归;妈妈的工厂远离县城,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于是,我便学着做家务、学着照顾自己,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左等右等都听不到爸爸回来开门…  相似文献   

18.
童年读书     
一说起读书 ,就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因为人第一次接触书 ,总是在童年时候。记得我童年时候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我要读书》 ,里面写了一个穷苦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和读书的不容易。我小时读书 ,也是我外祖母拿五块钱救济金把我送进学堂的。记得学堂是一个牛屋 ,四面掏了几个洞 ;课休时从洞里爬出去 ,就到了麦草堆里 ;记得老师叫孟庆瑞 ,慈祥年长 ,常留在我的记忆里———仔细算一算 ,那时他也就 30来岁吧 ,带着一个俊俏的老婆 ,还有两个孩子。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发书时 ,我闻到那书的清香和油墨味 ;放学回家 ,还放到外祖母鼻子下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游记蕴涵着世界上其他民族所缺乏的民族气质、心理、精神和风貌,主要表现在:一、“天人合一”的民族意识,使自然包容了人,人也包容了自然。二、颂美自然,表述心志,成为游记的基本素质。三、写景见情,情景交融;移德于物,物我交融。四、写自然风物,不单纯吟风弄月,能折射出时代的投影,寻觅到作家的审美观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20.
暑假期间,很多同学有机会探访名胜古迹或游览美丽的湖光山色。回来后,如果能把这些经历写成游记,让美好的印象留下来该多好啊!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游记呢?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游醉白池》中的一段: …… 穿过九曲长廊,我们便到了“醉白池”边。啊!这儿可真美!一潭墨绿色的池水,波光粼粼。远处几片淡绿色的浮萍,就像叶叶小舟。“荷花,荷花!”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见那边池中红、白、粉各色荷花仰着笑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