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其云南诗歌凝结着云南戍途生涯的复杂的情感因素。经过心灵的氤氲,杨慎交错复杂的情感以审美意识形态外化于诗歌,诗歌因此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也是永昌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杨慎的永昌诗歌中,蕴含着诸多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杨慎复杂的情感和永昌边地独特的人文地理和社会状况。通过解析杨慎永昌诗歌的意象,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诗人的情感、内心世界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窥见明朝时期永昌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3.
杨慎是滇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云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下,杨慎凭借着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思想情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文人知己、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砥砺,以其诗歌创作、授业解惑的实践活动,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作示范,对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他以诗人特有的洞察力和审美眼光关照云南特有的奇山异水,物候人情,并揭示其审美价值,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明朝时期云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5.
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本文从关怀伦理学角度首先分析了普拉斯诗歌中过分彰显的独立自我,其次分析了其诗歌中母性道德情感的缺失,最后指出普拉斯诗歌中母性道德情感的缺失反映出西方以个人为中心时代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6.
明代杰出的学者和文学家杨慎,嘉靖二年(1524),因“议大礼”案被贬云南永昌永远充军。直到病故,才由他的妻子黄峨接榇回四川新都。主要考证杨慎谪戍永昌的基本路线和他在永昌的具体时间。为进一步研究杨慎及其对保山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提供考证材料。  相似文献   

7.
博学多才的明代文人何良俊,诗歌作品中对于六朝诗歌清丽婉约的风格情有独钟,在诗歌理论上也常有推崇六朝之语,这在于其推崇自然天成、情感真实的艺术风格,在于其情感论与复古论交织的复杂诗学思想,归根结底在于?其经世思想为主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哲学思想。故而对于何良俊推崇和接受六朝清丽婉约诗歌风格的研究可以作为研究何氏思想的一个切入点,有助于对于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有十分明显的节奏特点,无论是缓慢的还是欢快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都能将其组合成特殊的语言顺序,让我们充分感受独特的节奏魅力。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节奏特点,主要原因,第一,李白具有丰富的情感,能将其与诗歌节奏完美结合;第二,李白具有非常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诗歌节奏;第三,李白对音乐舞蹈十分擅长,这对节奏的把握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李白有着其他诗人所没有的浪漫情怀和强烈的主观意志,因此其诗歌的节奏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主要介绍李白诗歌节奏的特点,以更加了解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鲍照诗歌中有着大量的禽鸟形象,寄托着鲍照的思想情感。本文从鲍照与曹植诗歌中鸟意象的比较,分析了鲍照诗歌的鸟意象在其诗歌中所表现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心说"是顾随先生诗学思想的核心,从诗歌"为人生而艺术"、诗歌创作主体条件和诗歌中的情感问题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杨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专著来看,不仅份量厚重,而且对杨慎文学思想的传承关系以及体系构建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从单篇论文的选题来看,覆盖面愈来愈广,上个世纪所没有充分展开研讨的题目,在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来都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如杨慎的“诗史”观、文章学理论、交游、考据、小说、戏曲等。杨慎研究虽然成果累累,但在诗文评选、明清时期杨慎研究资料的汇编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欠缺。还有杨慎全集的搜集与整理,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12.
甘肃作为诗歌大省,其“西部诗歌”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诗坛影响甚大,在“西部诗人”群中,何来先生以其独特的诗美追求,确立了自己的诗歌风貌。其初期诗作表现出对于大题材的敏感,较多激越充沛情感的抒发,诗歌体式也表现为长篇大章。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诗于抒情的底质上,更多显现出思辨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云南汉语方言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古诗中,因为作者想通过诗歌寄托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不便于通过题目直接显露出来,所以出现了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其中李商隐的无题诗无论从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特征方面都具有代表性,最受古诗评论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诗歌的本体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核心是品味诗中的意境。只有领略了诗歌的意境,才算是从本质上把握了诗歌。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主观情意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画面,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就不能算是进入了诗歌鉴赏教学。下面谈谈我教《雨霖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吟诵,初入意境吟诵,是一种直接进入诗歌意境的方式;教师指导吟诵,是激发学生初入意境的有力手段。吟诵,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吟诵时,诗歌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吟诵的直接效果,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特定的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16.
杨慎出生于京师,幼年居住于新都,仕宦于京师,贬谪滇云是杨慎生命中最重大的转折性事件,在滇云的长期生活中,杨慎渐渐发现了滇云山川风物之美并且深情吟咏赞美滇云风物,同时与滇云文士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与滇云文士之间的往还唱和至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元明之际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现代普通话的孕育时期,文字、音韵、训诂都有较大的发展,正是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云南出现了兰茂、释本悟、葛中选、杨慎等一批小学家,留下了一批经学著作.兰茂更是其中的魁首.兰茂音系是明清音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外翻译界一直视庞德为“叛逆者”,认为其译文存在太多误译或创造性翻译,违背了翻译的首要标准忠实。然细观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庞德有其忠实标准。在其诗歌翻译实践中,庞德努力寻求与原作诗人的心灵契合,强调诗歌语言的能量与细节来再现原作诗人的诗性体验与诗性情感。庞德的这一忠实标准与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有所出入,属于另类忠实,却不失为对诗歌本质的追求,不乏真知灼见。在此意义上,庞德努力寻求诗歌精髓的忠实再现,堪称诗歌翻译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情感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作为诗歌的要素之一,在蔡琰五言《悲愤诗》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悲愤诗》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是因为作者把真实的情感推到全诗的核心地位。既真切感人,又复杂矛盾;既有难言之痛,又为众人分忧;既有悲愤,又有鞭挞。情感与形象的关系是水乳交融、共为一体的关系。情感的心理条件是;曾受过剧烈心理的创伤;有释放情感的强烈的欲望。情感与音乐的关系是:情随乐移,乐从情变,互为依赖,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不单是可以用于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抒发情感,也可以描述复杂的社会生活。临沧历史上因开发较晚,文化兴起也较晚。不过,从清代民国的五部《顺宁府志》的诗文中,我们依然能够窥见清代这一地区的一些社会生活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