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夏天,有个晚上,我依约去看部队的一位老友。他正皱着眉头抱着本书在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问他。他抬起头来,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长叹一声,唉——老迈啊老迈! 老迈是谁?还记得金敬迈吗?《欧阳海之歌》?记得记得,金敬迈,他还活着吗?活着,活着……  相似文献   

2.
俞平伯致胡适函 1921年6月10日 适之先生: 我有几点揣想,刚才没有告诉你。现在在信上说一说,请你批评。我的意见是颉刚引起来的,他怀疑大观园在南在北?后来又说在南呢何以有坑?在北何以有竹?还是悬而不断。 他又说,贾母既即是曹寅底妻,算到隋赫德做织造底时候,年纪不过七十多岁,那时曹家已离了南京。他又问我,贾母八十岁原书上是否有明文? 我回答他,照本书看大观园似在北方,有好几个证据,一时想得起的: (1)本书所说“都”“京”,皆是指北京。至于南京,明说石头城、金陵等等。而荣、宁两府皆在都中。  相似文献   

3.
以往读书多半是从头读起,唯独这本书,我是先看结尾再看开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事情还得从头写起。  相似文献   

4.
莫言 《新闻世界》2005,(5):54-54
看了这十本书中的部分作品.看了十个作家的简介,方知我贸然答应作序,实在是轻率。我的意思是说我没有资格给这些兄弟姐妹们做序。他们的序,应该由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来做.而我.没有指点这十本书的资格、能力和胆量。但鸭已上架,就呱呱几声,不算序,算仿佛是一个出行的依仗前.那个提着铜锣喊开道的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有个学生问我看到《发现论语》(杨润根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没有,我问他这本书怎么样?他说作者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治学有新观点,自然是好事,这唤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找来该书一看,只觉十分吃惊,作者对《论语》一书所作的新的诠解,我不敢妄加评说,书中对许多汉字的分析解释,使我感到惊异的同时,也实在不敢苟  相似文献   

6.
因考虑我做副刊的缘故,不久前,皖籍台湾《联合报》老记者吴心白先生特意邮寄一本书托人带给我,这本书是台湾副刊界老前辈、时年95岁高龄的孙如陵先生2008年在台湾出版的新书《副刊论》。孙老前辈把自己半生做副刊的经历和编辑体会写成书出版,让我们副刊晚辈看了不免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客寓北京,两位来自遥远北国的年轻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叫王俊,他说他正在编一本书,是献给他母亲的,希望我能在书前写几句话,代他表述对母亲的这番心意。这事我听起来有点奇怪,忙问编的是什么书,他说是当代文化人的一些手迹。我问,这是他母亲所爱好的吗?他说他母亲没上过一天学,却一直支持他做这件事。我问他自己的文化程度,他说很低,只有中学。这几句问答把我深深感动了。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小时候家乡已经很少有人识字,但不管是老大娘还是小伙子,只要是见到路上有字迹的纸张,都绝不踩踏,总是恭恭敬敬拣起来送到庙里焚烧,焚烧炉上写了四个字:“敬惜字纸”。我在王俊母子身上看到了这种行为的延续。他让我写几句话,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8.
芷青 《出版科学》2004,(1):79-79
几日前,友人送给我一本<怡丫和她的小猪卡鲁>,让我千万要读.我一看书名就纳闷:小猪卡鲁?小猪会有名字吗?是不是所谓的宠物猪?我和小孩子的世界已经有一道鸿沟了,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友人打了几个电话来询问,我才翻出那本书.  相似文献   

9.
七八年前或五六年前,曾有同志问我:你不出本书吗?我笑,使劲摇头,不出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又过了几年,又有同志怂恿:你也出本书吧。我笑,轻轻摇头,不出的态度松动了许多。前不久,当有同志再次向我提出这个建议时,我笑,没摇头也没点头,但心里在说:也未尝不可以出一本哩。出书为啥?给别人去看。这是我过去的想法。因为是这样想的,又觉得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不一定有人愿看,甚至会惹人笑话,所以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房市与天堂     
今年3月从冰天雪地的北美回来,在上海街头,见到一个做地产新闻的朋友,问他在做什么,他很兴奋地说,某楼盘售楼有了新创举,在街上有免费的看楼车带人去看楼啦。只听诓铛一声,我的眼镜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难以置信地问他,这里真的是上海,是这几年楼市的“天堂”?  相似文献   

12.
守望麦田     
正在小区里看到新搬来的邻居,他正从车上下来,我礼节性地问他去哪儿了?他说去郊区看麦子了。看麦子?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都市"麦子"这个词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邻居有些自豪地说,是的,这几天正是麦子收割的时候,我开着车,一直跑到郊区,终于看到了麦田。那么远?他的话让我想到了无边的金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  菁菁 《出版参考》2004,(12):45-46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车快开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看他一脸哭相,便说:“你是不是怕我们看你远走高飞,心里不平衡,假装不高兴来安慰我们?”  相似文献   

14.
这个题目,是在读了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的《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之后,想到的。这本书的第12页,有这样一段话:“从工作需要出发,评论员要看一些重要的文件,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否则他不了解中央精神,怎么能够写出体现中央要求和部署的评论?我到中央去开会,回来后首先...  相似文献   

15.
前些年,父母亲跟我在美国东岸过日子.父亲经常坐在小板凳上,前后院子里拔野草.太阳好大,父亲蹲坐在树荫底下,这样呆着经常一整天.黄昏时候,我把车子开进车道,仍然看他蹲坐在小板凳上,头低低地几乎埋进肩膀里.那几年,父亲扫落叶的时候也会愣住.他想些什么?做大半生的回顾?那是个无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肯否句式?简单点说,同时表示肯定与否定两种相反意思的句子形式,即可称为肯否句式。如以下诸例: ①他能不能写好这篇通讯,这要看他能不能做深入的采访。②这次比赛他能否荣登榜首,这还难以预料。③他是否说过这种话,我现在已记不清了。④今天天阴会不会下雪呢?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说不会下雪。  相似文献   

17.
1986年9月,我在乌鲁木齐为弄到一张返京机票而焦躁不安。多亏自治区一位副主席相助,在我的介绍信上批“专家返京,务请照顾”八个字。我把有批示的信递给了售票厅主任,他看看批字,问我:“专家是谁?”我说:“就是我。”“啊!你?”他狐疑地打量着我。在他看来,我好像太年轻了。似乎“专家”本人也不应来跑票,因此,他的神悄依旧猜疑与冷漠。“我怎么不是专家呢?”我被迫掏出证件给他看:“第一,我是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此次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出席新疆人才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做了学术报告;第二,我是作家;第三,我是光明日报的主任记者。……”  相似文献   

18.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19.
伍杰     
长途电话从北京打到了长江岸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让我协助他做两本书的编选工作。他接受了几家出版社的约稿,选编两本建国以来的书评范文。我这里思路繁多,手头的事也不胜其烦,但是我无论如何也只得丢下其他的事情,先做他交下的差使。此人原来是中宣部的出版局长,离退休后担任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品位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吧,在一次报告会上,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写有不少作品,与会的身份却是书商,他的体会是做书比写书更有乐趣.会上他谈的是童心问题,到底谈了一些什么,我已毫无印象,但其中有个和童心无关的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他说:"从第一本书开始,凡是我做的书,书角都是圆的.我不能让书角触痛孩子细嫩的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