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闺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2.
“公正”道德问题自提出来至今已2000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论证并获得可供实践操作的规范体系,因而,公正道德也就只停留于口号而很难达向真正普遍的社会实践。王海明先生的《新伦理学》立足于时代的要求,独辟蹊径,从社会道德目标、“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终极道德标准、原则和道德他律等不同层次对“公正”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哲学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公正道德规范体系,这为公正道德的社会化实践——尤其是为当代社会实践法律公正与经济公正提供了理论依据、价值原则和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的理论,功利主义思想,自由,平等,效率和自由放任的思想,是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遗产,西方经济学名的经济人假设,其立论基础存在着“利已”与“利他”,“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矛盾,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在当代还表现为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的诸正义形式伦理的矛盾,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的矛盾,经济公正与政治公正的矛盾,正是在这些矛盾的展开中体现了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传统伦理的失灵,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不是以公正为本位的伦理。以公正伦理为本位,审视现存的校长职业道德要求,存在着公利、他利和校长个人利益分配不尽公正和合理的问题。公利、他利的实现是以校长个人利益的牺牲和摒弃为代价的,有悖公正的原则,亟待转型。从道德取向角度,校长私利与公利的关系应从“公而忘私”向“公私兼顾”转化,校长私利与他利的关系应从“绝对利他”向“己他两利”转化;从道德层次角度,校长职业道德应从“圣贤道德”向“先进性道德”转化;从道德范畴角度,校长职业道德应从“私德”向“公德”转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原则.文章在全面理解公正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几种主要的公正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借鉴西方公正观,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遵循平等原则、贡献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7.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其最终目是以新的开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8.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佘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思想家研究了许多社会德性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的首要价值是自由还是基于自由的公正、共同体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还是相反、对“代议制”民主加以完善还是以“参与制”民主取而代之、法律是否要以道德为基础、道德重在个人的德性品质还是社会的规范、社会应奠基于理性之上抑或非理性之上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西方现代社会德性思想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和局限,但它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无论对现代西方社会还是对现代国际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乍看之下不成问题的西方伦理学的范围,细想之下却是珍上需要慎思的问题。“西方”和“伦理学”各自向人们的理解力呈示多种语义。“西方”在现代汉语中现有四义:地理西方、政治西方、经济西方和化西方。而化西方在西方历史的远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所指不同。各时期的化西方所指涉的地域应当综合加以考虑。西方哲学家们对“伦理学”的理解是多式多样的,大体可归为四类:第一类可称为亚里斯多德式,属于道德规范论或德性论;第二类可称为芝诺-伊壁鸠鲁式,属于人生哲学;第三类可称为康德式,属于道德形上学;第四类可称为摩尔式,属于道德语言学。其中第一类理解占主导地位。这四类理解应当被兼顾。基于对“西方”和“伦理学”的语义分析,西方伦理学的范围严格地被界定。就范围而言,西方伦理学史不等于欧洲伦理学史,不限于西方哲学伦理学咣,不同于西方道德史。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各方面面临极大的冲击,教育也受到强烈的震荡,“道德滑坡”还是“爬坡”是争论的焦点,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是进步还是退步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在进步,青少年道德状况虽仍存在问题,但总的来说是进步的,教育者要转变观念,促进青少年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陆金 《中国德育》2012,(18):31-34
过去,我国德育一贯采用“美德袋”的方式。“美德袋”一词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提出来的,“美德袋”是指教育者把教育对象当成一个被动的、可以任意填塞的口袋,随意地往里填充各种道德条目(简称“德目”),它是一定社会对道德文化发展过程中道德经验的抽象和概括,如智、仁、勇、孝、公正、诚信、敬畏、宽恕、责任等。不...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并非必然带来“道德滑坡”,不能把今天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道德沦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尚道德,而且能够培育高尚道德。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要求建立高度信誉,一流的服务质量、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极其灵敏的信息、尽可能好的经营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和职工均具有优秀的素质等。对市场经济的确认,来之不易。要保护它、爱护它,不要对它泼污水。在分析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时,温习一下“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始终是由“我”与“你”组成,重建当代社会道德的基本任务,是重建“我”与“你”共同公正的道德理想和实践方向.“我”与“你”对公正道德的实践追求,只有在“我→你”和“我→它”之双重结构关系中展开,并必须以世界的普遍利益权利为最高法则,以完全平等为内在价值尺度、标准和原则,以生存自由为价值(追求)目标,以利益权利分配等同为实践规范,以“我”对道德作为为行动指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问题,目前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集体主义原则①;功利主义原则②;合理利己主义原则③;社会主义道德五原则说④等。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有或多或少的根据与合理之处,但把它们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有不妥之处。我们认为应当把公正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详论如下: 一、提倡公正原则的根据 公正观念随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内容,它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等特征。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中,“当商人、辅助者和监护者三个阶级在国家里面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  相似文献   

16.
谷莉 《班主任之友》2004,(11):10-11
自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人师表的需要。社会尊称人民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应笃行常德,弘扬美德,追求圣德。从道德的自我践履、律己难度以及道德的利他程度看,现实的道德有常德、美德和圣德层次之分。正直诚实、公正守法、尊老爱幼、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等  相似文献   

17.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学术腐败,教育不公正,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以及一些以权谋私等行为都属于教师道德缺失的表现。克服教师道德缺失现象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建立健全教师道德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国家篇》把正义视为个人生活和国家活动的根本原则。许多西方学者认为,道德和政治是有原则区别的,《国家篇》的主题应是“正当”而不是“正义”,因为“正义”具有更多的政治意义,“正当”则主要是伦理意义。西方学者非常重视对“正当”的研究,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却几乎是空白。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连一些起码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都不遵守的道德现状,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有所贡献,这种贡献就是从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研究起,而“正当”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范畴。当前伦理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全体公民进行关于“正当”的教育,也正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与西方家庭德育文化的两种明显差异□吕静我国与西方家庭德育在人类一些基本问题上,有其共性的一面,即均主张“扬善除恶”、“尊老爱幼”,唾弃“唯我独尊”、“损人利己”。但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家庭德育中还存在着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