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说,差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二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三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前两类“差生”并不能归属为“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和天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可以称之为“假性差生”。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十分注重转变差生工作的实践和研究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变差生理论。一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理论的基本点1广泛的“智力背景”是差生转变的基础要做好转变差生工作 ,须先弄清差生“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 ,而后方可“对症”下药。传统的观念认为差生的差距主要在知识量方面 ,因而转变差生的办法是大量的补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却指出 ,教材范围内的知识量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 ,差等生和优等生的真正差距是“智力背景”———知识面的差距。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学习背景的智力生…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差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高中的差生时刻困扰着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差生”也常被人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但正是这位“差生”后来成为一名物理专家。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巴甫里克就属于这类学生。他曾被判定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学生,直到他的生物老师发现了他具有植物学方面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反应:“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尖上’。”后来巴甫里克进了农学院,成为农艺师。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差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面向“差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主要有:培养自信心,提高期望值;发展进步因素,发挥优势与特长;按现有和可能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抓最佳时机,实现教育观念、感情、重点和方法的倾斜;培养“情商”因素,引导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差生”教育问题刍议●秦梦莲秦梦竹一、问题的实质及严重性对“差生”的教育是最复杂的教育问题之一。对待“差生”的态度实质上是教育观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是着眼于单纯的升学率,还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整个教育方...  相似文献   

7.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师必须探索的课题。下面就面向全体学生和启发思维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教育 同一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要让学生全面提高,应承认差异、分层教学,课上,分出每个环节难、中、易层次,使问答思考、反馈练习有“针对性”,课外,进行提优补缺,使每个同学都能提高。 差生有自卑和困难的双重弱点。为了转变差生,教师可采取如下措施:1、对差生应该  相似文献   

8.
一、转变思想是前提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都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要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受教育提高的机会,要教“大众数学”,否则,教师不仅不配称“工程师”,而且是罪人。正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言:“中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基本的前提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无法在思想上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无法在做法上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对前苏联的教育有深远影响,他的许多教育观念尤其是"差生"观对我国当代后进生的教育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详细论述了他的"差生"观,并对"差生"形成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转化策略,这对当前我国后进生的改进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各有不同,学习方法、目的和动机也不一样。因此,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面向全体关心差生河南许昌市文化街小学王国凤张性培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正确对待差生,努力转化差生,首先要爱护差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把他们当作包袱甩掉。近年来,我校对如何转变“差生”的问题取得了共识。教师在“培优补差”经验交流会上,互相学...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素质教育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教育者应运用情感教育,唤起“差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对症下药,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同时积极鼓励其专长发展,将其培养锻炼成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包括"差下生"。在学校"差生"往往是指学习和行为都较差的学生,他们既令我们头疼又应是我们任课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转变"差生"的做法和体会:第一,给予充分的信任。差生由于学习失败体验过多,往往受到家长和老师不公正的待遇,在心理和人格方面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要转变差生,老师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信任"差生"是能够学好并能获得成功的。要让他们意识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我的脑子和别人一样管用,只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怎样转变教师观念呢?我认为要做到“四个转变、四个纠正和四个树立”:一要转变教育观,纠正“片追”倾向,树立素质教育观,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涵义,教育教学工作应着眼于学生群体和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  相似文献   

15.
正确地认识学校教育中差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拟就差生转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明确差生的宏观状况 数学学习中的差生是思想素质和数学水平与其现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其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素质差,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踏实的求学态度,不思进取;第二类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理解不深,记忆不牢,所以学习跟不上而逐渐掉队,以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第三类是生活发生意外,引起学习情绪波动而形成的差生。 二、分析差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谢茂林 《考试周刊》2011,(22):221-222
"差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条件,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者不当的施教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先天智力发育状况等,都有可能导致"差生"出现,所以转差就成了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特别是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转变"差生"就不可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面对一个班的全体学生 ,摆在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管理好班级 ,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则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当然包括面对有不良行为的特殊学生的问题。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转变工作 ,是每位班主任都应重视和关切的问题。柳斌同志曾指出 :“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等重要 ,光荣 ,有价值。”这句话 ,就体现着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对于后进生 ,经认真观察就可发现 ,他们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但并非不可教育。他们的落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作为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一批在小学里对学习已丧失信心的“差生”往往集中在薄弱初中,如何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这些学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在市、区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大胆的探索。他们从1987年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改革教育教学,实施“成功教育”,使八中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刚进校时,90%以上的学生对完成初中学业没有信心,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笨孩子”,树立了成功的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抬起头来做人”,全校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由入学时全区35所中学的倒数第三名上升到中等水平。他们的经验受到国家教委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称赞。本刊发表闸北八中实施“成功教育”的经验,以期引起从事中学教育的同志们对于转变“差生”,加强薄弱初中校建设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小学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向纵深发展。如何使素质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我以为特别要注意三点。一、要顾及全体。顾及全体,指的是教育要面向整个教育对象,而不是面向个别或部分;既抓优生(本文主要指学科素质方面),也抓差生。不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传统的教育观点“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就认为不论对哪一类人都应给以教育。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对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古今正确的教育观都视全体教育对象为一个整体。但目前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由于是以应试为目的,迫于升学压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牺牲部分差生为代价的。素质教育则相反,它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在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淡化选拔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日,我们更应关注校园中这一特殊群体──差生。 差生的形成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所以对差生的关注,要从发现学生“差时”开始。我们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学习差生、纪律差生和由于纪律不好而导致学习周绩差的双差生。不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