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调研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研了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的版权政策,对版权归属与公开发布要求、交存学校的要求、作者授权高校利用的规定、允许高校授权开发机构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完善学位论文缴送制度、发挥国务院学位办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定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建立合作授权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介绍了国外的学位论文管理经验,对规避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中的著作权风险提出了对策,如完善我国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的版权政策,建立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图书馆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彦 《华章》2012,(36)
学位论文是在校学生科研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和利用的价值.近几年来,伴随对其开发利用的日益频繁,其中涉及的版权问题凸显.本人在对学位论文著作权的归属性以及目前对学位论文著作权的版权保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位论文著作权的版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学位论文再发表事关研究生权益、高校管理、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将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稳步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学位论文深度开发利用更是推动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的内生动力。讨论了在学位论文交存、上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背景下,学位论文再发表时论文作者、学校、期刊社、数据供应商各方的不同利益,认为高校管理者是串起这一系列复杂关系的核心要素。从高校管理视角积极探索保护、平衡各方利益的可行方案;解析学位论文析出内容再发表在学术不端检测方面存在的真正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再发表及深入开发利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而开发利用的程度受制于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归属的不同认识.提出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属于研究生本人,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应加强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在开发利用中,要避免侵犯著作权,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学位论文的特殊性质决定其开发利用应妥善解决利用与保密之矛盾.依据国家标准<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的规定,考察衡量了学位论文的密级确定与标识规范,提出以学位论文的保密等级明示其使用范围,既便于促进学位论文信息资源的顺利开发利用,又可以有效防范学位论文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郭青 《高等理科教育》2004,(Z1):206-208
如何对论文质量进行监控,进而准确、可靠地评价学位论文质量,始终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学位授予标准中对于学位论文质量的要求,构成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质量,既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硕博学位论文是学术价值和利用率非常高的文献之一,但由于传统的硕博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和著作权归属问题,造成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图书馆在加强硕博学位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完善著作权保护等方面应该开展积极的工作,以提高学位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术测量和学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与其它形式的学术成果不同,学位论文的主要特征在于其选题要具有十分明确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联结学位论文假设、论证和结论的无形纽带,是学位论文的生命和灵魂。在学位论文研究设计的每一个部分,应处处体现论文选题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杨莉 《教书育人》2010,(5):17-17
如今,各大高校都已经建立起自己学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但是在开发利用这种电子资源过程中,往往涉及学位论文的著作权,而明确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即明确著作权的主体是著作权法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权是数字版权保护法律环境中版权人和邻接权的享有的一种专有权,电子出版物制作中对版权作品的利用受到该权利的制约,对此可以依据拟使用作品的不同版权状态采用不同的数字化权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课程使用率低和更新慢导致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难以维系,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共享意识与版权意识发生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使互联网上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相对于技术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而言,我国目前的关于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试对网络著作权的侵权及其保护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因特网和档案利用中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档案工作为知识经济服务的重要课题,然而,这项工作必须受到版权法规的限制和制约。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所造成的版权制度的相对滞后,使电子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版权保护方面的压力,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有必要对数字版权保护环境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版权问题作深入研究,调整版权制度,以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使版权人、档案馆、公众的利益共存与相容,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维护版权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5.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就导致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管理体制、指导教师数量及业务水平、学生的认识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办学和学生成才等需求方面总结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性;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决定著作权制度的产生 ,市场机制的发展制约着著作权制度的完善程度。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 ,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进程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7.
论著作权限制与限制的理论和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是作权法的理论,也是其精神实质,它贯穿于作权法发展的全过程,面对新技术条件下作权法领域的挑战,我们应以平衡精神为指导,解决最前沿、最棘手的作权限制与反限制问题,以形成新的条件下的利益制衡。而探讨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理论和社会基础,是为作权法的修改与发展寻求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的立法状况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著作权的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并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图书馆要合理利用《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加大对著作权的研究力度,增强馆员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作品复制件的出租业日趋繁荣,一方面促进了作品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中关于著作权的规定,探讨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完善我国著作权制度,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及尽快与国际趋势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Online web tool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and accessible means of supporti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writing is central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 Lillis, 2001 ).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online tool designed to support dissertation writing. By combining three types of online space—instructional material, a writing space and planning templates—this tool aimed to provid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writing and writing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the tool was used in an academic course in order to address certa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blems identified by the course tutor. Student feedback suggests that while further development is needed, the tool was still useful. This paper raises awareness of the complex array of issues involved in dissertation writing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olutions to writing problems. While we designed what we considered to be a web‐based tool for dissertation writing, we argue that the writing space and planning templates go some way towards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 Häkkinen, 200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