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波士堂》到《咏乐汇》——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 《传媒》2009,(2):72-74
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技术平台的出现,新老媒体的演进、整合,WEB2.0传媒语境的开拓,以及西方先进电视理念、优秀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姿态尽显,而且一批新颖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涌现出来。其中2006年开播的《波士堂》和2008年开播的《咏乐汇》无疑是这批新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以它独有的参与性和冲突性在我国方兴未艾。据统计,至2001年5月,从中央到地方,电视谈话节目已有179个。面对遍地开花的电视谈话节目,一些传媒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东方直播室》,首开电视谈话节目之先河,而中央电视台1996年推出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则掀起了全民爱谈话的高潮.之后,许多电视台、电台纷纷效仿,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电台、电视媒体已有超过200档形式各异的谈话节目.受众面对如此多种多样的谈话节目,唯有具"诱惑力"的谈话节目才能抢占制高点,赢得市场回报.本文从节目形式、题材、话题,嘉宾、主持人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谈话节目具有"诱惑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如今我国电视的谈话节目随"处"可见.电视谈话节目内存在不断拓展,形式在不断翻新,逐渐形成了现今叙事谈话节目、辩论型谈话节日和讨论型谈话节目共种较为稳定成熟的谈话节目类型,当然还可以划分为日常性谈话节目、社会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以及情感性谈话节日等等.  相似文献   

5.
徐帆 《现代传播》2007,(3):135-136
2007年4月29日上午,刚刚被《新周刊》评为"2006年中国电视榜之最佳谈话节目"的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名为"引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的周年节目论坛.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主持,出席人员包括凤凰卫视高层领导以及《一虎一席谈》节目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知名电视专家学者,经济学家易宪容、导演张纪中等曾经参与过节目的社会各界嘉宾代表.  相似文献   

6.
马兴 《东南传播》2014,(5):127-129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启了中国谈话类节目,并将大众引领到了"群口"时代。谈话节目数量多但品牌节目少,品牌节目有,但相继出现辉煌后的滑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品牌学"中关于品牌建构、经营、管理、维护与延伸的相关理论引入到电视谈话节目中,探索电视谈话节目在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思维与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各级台,争相策划创办电视谈话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光是省以上的电视传媒,谈话栏目就不下20个。可以说,电视谈话节目已成为我国电视传媒中的新生力量,因此也受到业内人士的格外关注。 电视节目是一门视觉艺术,而谈话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话。在电视节目如万花筒般丰富的今天,谈话节目怎样吸引观众,是每一个电视人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综观成功的谈话节目的经验,电视谈话节目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怎样才能使谈话节目做得既有特色又好看呢?这要从谈话节目的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民众对财富管理有了更多元的需求,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成为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流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法,将近些年在中国较有影响力的财经电视谈话节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探讨未来该类节目将呈现"选题内容泛财经化、谈话嘉宾中心化、主持人专业记者化和表现形式多元化"等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从一档电视时事谈话节目的失败尝试引发对电视协商命题的思考。当前,作为公共传媒平台,电视时事谈话节目无法吸引市场的关注,更无法担当一定的协商民主责任。以《撞击》为范例,比对《头脑风暴》、《对话》等优秀财经类谈话节目,探讨电视时事谈话节目追求观点交锋的理念与其节目模式的潜在冲突,不利于挖掘其对于现实的解放潜能。电视时事谈话节目对娱乐品性的过多关注损害了协商价值,而构建共同体背景的参与结构对提升协商效果至关重要。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的异质性迫切需要扩大和深化协商空间,电视时事谈话节目是有助协商和增进理解的无价资源,但我们还需要理性看待传媒所处的特殊语境及其可能带来的协商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晖 《现代传播》2006,(1):85-88
本文是2005年中国电视精英谈话节目影响力调查报告的分析报告.本文通过在对调查数据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电视精英谈话节目的兴起、受众定位、影响力与受众期待做出了若干有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罗佳艺 《今传媒》2011,(9):117-119
在我国,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东方直播室》,首开电视谈话节目之先河,而中央电视台1996年推出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则掀起了全民爱谈话的高潮。之后,许多电视台、电台纷纷效仿,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电台、电视媒体已有超过200档形式各异的谈话节目。受众面对如此多种多样的谈话节目,唯有具"诱惑力"的谈话节目才能抢占制高点,赢得市场回报。本文从节目形式、题材、话题,嘉宾、主持人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谈话节目具有"诱惑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苏红 《今传媒》2011,19(3):79-81
情感类谈话电视谈话节目满足了人们的感情诉求,是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从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谈话节目的出现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情感谈话节目经过"螺旋式"的上升,达到成熟阶段。本文试图从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跌宕起伏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在当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介的市场化发展和技术普及,导致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功能发生转型,使得整体上中国媒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化的媒介知识分子形象。其中,电视知识分子即是近年来被批判的主要群体之一。电视知识分子通常与电视媒体结成"共谋"关系,因此缺乏就公共议题独立发声的诚意和普世情怀。结合中国目前的传媒体制及政策,电视谈话节目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文章旨在通过对凤凰卫视已开播十余年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进行案例研究,从电视知识分子和媒体各自的角度探讨如何重建电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在1954年推出电视谈话节目<今夜>,可谓开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先河.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已在全球电视业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东方电视台,1993年)算起来不过七、八年的时间。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由此之后,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可谓方兴未艾。据统计,全国各电视台已有这类节目上百个。《实话实说》,《荧屏连着我和你》、《有话大家说》、《谈话》……这些平实的栏目名称凸显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中国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谈话节目的英文名是"talkshow",汉译为"脱口秀"。现在我们把视点投向由凤凰卫视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从它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访  相似文献   

18.
刘培培 《新闻界》2006,(4):76-77
谈话节目(talk show)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在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中的一朵奇葩,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东方电视台,1993年)算起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此后,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盛起来。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也在不断地发展、完…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伪沟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素娣 《新闻记者》2002,(12):47-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方兴未艾。据统计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 ,从严肃性的电视谈话节目到娱乐性的电视谈话节目已有179个。 ①面对遍地开花的电视谈话节目 ,一些传媒研究者敏锐地观察到其中存在的阻碍谈话节目进一步成熟发展的现象 :“在‘实话实说’中 ,存在很多嘉宾和观众不敢讲真话的现象。”“类似因重重顾虑而不敢讲真话的现象在‘实话实说’中还有很多。而这直接影响到沟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② “有的嘉宾言语呆板 ,甚至操一口难懂的方言 ,有的嘉宾在镜头前讲套话、打官腔 ,有的嘉宾夸夸其谈 ,这些都成为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缓慢起步和迅猛发展的阶段,目前已徘徊不前,折射出了其内在的制作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试图从个案研究中发现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普遍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