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琼 《地理教育》2013,(Z1):85-85
<正>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两部分组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本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影 《地理教育》2015,(Z1):76-77
一、内容编排的比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样是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素养的依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在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要有利于渗透可持续发展人口观的思想。1.由"理"析"地"演绎法人教版教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两个小标题组成,分别引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环境承载力"和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为分析教材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情况,本研究设计了教材的科学探究分析框架,并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学探究指标在教材中的呈现比例差异较大,但两系列教材对指标的呈现趋势大致相同;在探究活动的设置中,选择性必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相比没有明显的水平提高;必修教材的设置能够满足学业质量要求,但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指标水平略低于学业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优化一定要有课程标准意识,即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同时.还要有目的意识,即处理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完成哪一条标准要求,以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①升降。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而教材却没有给予正文地位的,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放在“知识窗”中,  相似文献   

6.
在"标准本位"和"一标多本"教材观的指引下,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和综合分析不同版本教材,是践行"用教材教"的基本途径.对比分析教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做到灵活使用教材,提高教材利用效率.文章在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教材组织结构、正文内容表述、活动栏目设置等方面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理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1.教材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应该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在将职业岗位要求向课程标准转化的过程中,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线索,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中获取职业岗位要求。求出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与职业岗位要求的交集和增量,将交集部分作为课程标准核心要求,对增量部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增量部分的哪些要求应该纳入课程标准。对交集部分和强相关的增量部分进行归类求和,以此为依据形成课程体系,研制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的范式—"615"螺旋式课程标准开发模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中,教学进程中的时空关系应符合"教学对角线"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对于教材编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想深入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需从其后蕴藏的课标要求入手.本文通过对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关"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通过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所处地位、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契合度、具体内容组织结构与表述结构等来解读教材。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能够了解如何进行地理教材分析,也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课程标准中的"分析",诠释《公转的意义》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模块一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上升  相似文献   

12.
秦超 《课程教学研究》2020,(2):16-20,3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使地理教科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内容结构体系意识"。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地球的运动"为例,借助ISM分析法将初中地理教材知识要素关联可视化,试图从量化层面分析地理教材,以期为科学化的教学次序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课程标准,它与大纲有没有区别,课程标准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怎样,制定课程标准应遵循哪些原则,有什么要求,本文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使社会正在发生技术性的改变,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智能时代的生活与工作,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在中学阶段围绕课程标准已初步建立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在教材的使用上还存在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不吻合,教材超纲,教材内容组织平铺直叙、缺乏实践设计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标准设置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本文据此提出以信息技术新课标培养要求为中心,内容注重感知与体验,改变现有内容组织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人工智能教学内容设计,以使高中生能够切实通过教材的学习,达到信息技术新课标对于高中生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厘清教学目标 1.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学习结果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明确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章节的具体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明确教材所给的课本资源、知识类型和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在完成本节学习后应获得的学习结果(表1).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构建 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课程标准来说,该教学内容要求师生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高中地理各版本教材都针对该课程标准选取了不同的案例,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版本教材的内容如表1。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学业要求的内涵、陈述结构及与课程内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学业要求对教师理解教材、设计评价任务及编制试题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把握新课程的能力;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不衔接"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起教育部先后顽发了各级课程标准或课程要求,为英语教材的编写及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然而。在高中与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环节上仍然存在“不衔接”的现象。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或要求以及教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版本异同(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