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汉字的造字方法入手,通过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分析,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六书”理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2.
蒋铝芬 《教师》2012,(34):77-77
一、案例背景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如何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识字资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方法与能力的养成也主要在低段。然而学习汉字又存在着“三难”:难读、难记、难写。可见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顺应新课改要求,攻克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以为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优化识字教学策略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过去识字教学采用对每一个汉字读准字音.解析字形,解释字义,组词造句.抄写默写的模式进行,这样做保证了识字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模式未必适合于所有的汉字.而且对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四会同步完成”无疑使识字任务过于繁重。正是基于这点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识字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建国后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识字教学的基础地位,提出了科学的目标,识字教学进入了新的实验阶段。要解决汉字“难学难用”问题,识字教学就要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走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学习汉字有“三多三难”: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样给识字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顺口溜”是一种通俗易懂的韵文,特别便于儿童诵读和记忆。教师搜集或引导学生自编一些优秀的“顺口溜”进行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识字效率。一、字形教学中“顺口溜”的运用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不同的基本笔画按一定数量、度量和空间配置组合而成的图形符号。…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要求“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我依据新的理念,积极调动学生识字积累,采用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想办法识记汉字。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以“大语文”的视野,尝试采取多元途径引领学生认读汉字。由此,一条以“快乐识字”为主题的四个“一”汉字教学创新之路,让儿童识字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从文本走向了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教学生认字,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所谓的联系性识字。联系性识字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建立汉字音、形、义的多维联系,从而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增强儿童热爱汉字的情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展开联系性识字教学呢?1.建立识字与儿童认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握汉字的字象特征,遵循小学识字的规律,遵循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外引内联,字象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文章提出了“外引内联,字象识字”的小学识字教学新主张。  相似文献   

11.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 ,“集中识字”具有可能性 ;从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的关系看 ,“集中识字”具有必要性 ;从形声字的特点看 ,“集中识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研究证明:儿童识字,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最强(也最爱识字),以后逐年下降。新课标也提出“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一名刚刚涉及新教材的教师,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古为今用,依据课标精神,遵循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须构建开放的识宁体系,将知识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吴志英 《广西教育》2013,(41):47-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汉字中形声字居多,在形声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但对大部分的汉字教学来说,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化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创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所渭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字理识字教学即是运用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字义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儿歌式口诀识字教学”是开原市民主小学集体探索、总结、创建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方法。它是民主小学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 ,根据汉字自身的特点和汉字识字教学的规律 ,根据儿童的特点 ,在学习国内先进的汉字识字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汲取众家识字教学法之长的基础上 ,创建形成的具有独自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将小学阶段所要学习掌握的2600余个汉字编成191句儿歌式口诀 ,每句口诀均以“顶针”的形式首尾相接(即上一句的尾字与下一句的首字同音) ,并按“口诀”中所表达的情节、故事编排出相应的动作 ,让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而且又实行“识写分离”,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字的“回生”率。为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具体形象化,赋予汉字全新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郑国宣 《广西教育》2004,(7A):30-3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曾有专家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识字教学,单调的识字教学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惫,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家斯宾塞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于是我在教学中优化识字教学,尝试着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怎样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呢?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做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刚入学的学生把识字视为“苦差”,不喜欢识字,更别说主动识字了。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爱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