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所谓演"活"读"响",就是将声音、态势、神情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表演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应该说,演读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诵读形式,是读的最高境界。在语文课上,教师驾驭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配合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能活化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给  相似文献   

2.
“读”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将课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读课文,才能感知教材内容,才能掌握文章的特点,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指导,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读“爬坡”。  相似文献   

4.
张红翠 《成才之路》2012,(20):25-25
真正把握文本,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从而形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读。语文课的千变万化都不应离开读.“读”才是活跃于语文课堂的精灵。要于朗读中培养语感,于品读中加深感悟。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新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真与活,首先是预设上要做到真与活。如何在课上透出语文味如何给孩子真收获?这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在真字上所做的文章。怎样使孩子学得有兴致?怎样使孩子学得很畅快?这就要归结于文本读解的“活”。本课预设的“真”有两条线:一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脱离了读,语文总不是个滋味通过朗读、速读、对读、引读、默读、研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读中提升读的本领、激发对读的兴致。二是写。一堂课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动笔的机会,这种练笔日积月累将不断丰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一堂语文课才是充实的课…  相似文献   

6.
活在语文课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庞荣飞两位老师的文章值得一读。 世人呼吁语文教学改革久矣。读王君老师的文章,让人从当下应试语文教学的沉重中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活在语文课”中的“青春语文”在成长。  相似文献   

7.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听了不少课,铂常态课、汇报课、观摩课、评比课,毋庸讳言,笔者觉得新课改的有些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变了味。语文课的生命在哪里,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怎样才能“活”下去,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没有‘读书’的课不算是语文课”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语文课是一种以“读”为原型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它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强调了“读书”在语文课中的重要地位.种种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学习之友》2014,(1):14-14
1932年,“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前夕,天津举办华JE运动会,张伯苓任裁判长。南开中学学生900人,每人手中一把小旗,哨子一响.900人头上呈现“勿忘国耻”4个大字。这时候,成千上万的观众愣住了,一声小响,紧接着是狂风骤雨般的掌声。掌声未断,哨子又一响,又出现“收复失土”4个大字。这时候,被邀参加运动会的上宾——日本驻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1.
《生命 生命》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武老师以读、演、说、看、写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中“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出神人化的演绎,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含义与价值。在教学技艺上,她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观课者看到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而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的境界,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是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读进”是一种“扫描”、“存盘”,那么“悟出”仿佛电脑的输出。悟,在整体上把握,在评价、读写中拓展。悟的过程,更多的是分析、比较、综合、联想,从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阅读让生命吸收了精神的养料,感悟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读”具匠心,学生才能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4.
刘向平 《教师》2013,(33):44-44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味来之不易,语文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回味无穷,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感受、体悟作品,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老师要引领学生读好文章、嚼好字词、品好句子、写好文字,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戴振飞 《湖南教育》2004,(23):10-10
语文课的“学生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形式、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开展学生活动,就是把过去许多由教师做的事交给学生去说、去读、去唱、去品、去写、去辩、去演……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它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抓备课是重要的一环。但是什么才是语文课较为理想的备课呢?本文试图联系语文课的正反两面经验作一些探讨。一、要备读“备读”是什么意思呢?目前有不少老师备语文课,只是满足于将语文书翻翻看看,对照“教学参考资料”、“备课用书”,“教案选集”一类书籍,“熟悉”一番内容。仅仅这样,实际上是够不上“备读”的要求的。所谓“备读”就是教者切忌一不开口,二不经心,务必花一番功夫研读一下教材本身,求其烂熟  相似文献   

17.
一、读书环节形同虚设,虚假行为剥夺了学生读的权利。语文课少不了“读”的环节,对于阅读课来说“,无读则不成语文课”。《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邹青 《青海教育》2014,(6):30-30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科,它活泼、奔放、热情,学好它的关键在于怎样“说响亮,学轻松”。英语教师要想让课堂“活”起来,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荣格 《文教资料》2009,(9):143-144
语文课上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快乐地读、说、赛、演,……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学生学习语文也会成为一种享受.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读、说、赛、演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外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语文课要上得“活”,就要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技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那怎么上“活”语文课呢?我简单地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