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选题策划成功与否,关系到出版产业的兴衰存亡.综观今日之出版界,选题所涉及的文化领域之广、学科门类之多、知识层次之复杂、读者需求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对出版选题进行归类分析,旨在寻求每一种类型的选题之间所共有的策划规律与特性,以便在选题策划和决策中认识其差异性,把握其共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选题的经营风险,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杨咏 《高校教育管理》2001,23(4):131-133
报纸编辑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破就稿编稿、应付出版的被动状态,选题策划是关键.怎样进行选题策划和落实选题,可以说,善于发现是选题策划的起点,热点难点是选题策划的着眼点,深度报道是选题策划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竞争加剧,图书出版业面临困局。强化图书选题策划是我国出版业实现自身突破,和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选题策划是时代的呼唤,是市场的要求,是出版者的追求。必须增强选题策划的能力与强化选题策划意识,才能策划出精品选题,创造出优质图书。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的兴旺系于选题,选题的质量系于编辑能力,编辑能力中全程策划能力尤为重要。编辑是图书选题的开发者,是图书整体设计的总导演,是营销策划的运筹者。本文系统介绍了编辑如何在选题全程策划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后指出,在激烈竞争的产业环境中,具备专业、出版、营销等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的优秀编辑,是出版社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地方综合大学学报办刊应凸现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特色。本校学报的“大连研究”选题策划 ,开大连市报刊之先 ,主旨明确 ,意义厚重。多年连续策划出版 ,初见社会效果。是高校学报改变传统办刊模式、提高期刊社会效益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选题策划是决定图书出版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出版界谈论最多的话题。选题策划要以读者的需要为前提,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想法宜“多”不宜“少”,选题宜“小”不宜“大”,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7.
选题是期刊的灵魂和基础,选题策划是期刊出版活动的起点,因此选题策划的作用在期刊生存与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积极探索期刊选题策划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选题同质化、出版跟风炒作、高退货率、高库存、低效益的现象也日益阻碍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版社只有成为一个整合“内容为王”和“营销为王”两种出版经营理念的文化产业,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出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内容为王”的关键是选题策划;“营销为王”的关键是立体化的整合营销传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合营销传播与选题策划的关系,将有助于出版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图书出版选题关乎着出版社的兴衰存亡,它既是出版社的"血脉"和"生命线",更是一个出版企业综合实力的真实体现。时下,在出版社进行改制的关键时期,我们从前瞻性的维度来研究图书出版选题策划,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出版选题策划的前瞻性意识既可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也可以节约出版资源,同时,对出版产业的发展还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印古籍类图书是古籍类图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选题策划和编辑整理、市场营销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简而言之,在选题策划方面,影印古籍类图书应具有较高学术、出版价值,应进行过有特色的编排,应有索引;在市场营销方面,应在跨媒介宣传及多种宣传形式并举的同时扩大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选题属于图书出版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和要素.从预测学的角度,对新时期出版业竞争日趋加剧的形势下的选题策划和制作是可行的.信息采集对选题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选题过程中,一般采用趋势外推法、生命周期预测法和专家预测法.  相似文献   

12.
为突破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理区隔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新高考改革尝试引入灵活的科目选考制。研究使用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现状,探寻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探究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科目选考制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学生开展文理交融的跨学科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物理科目的选择比例低且逐年缩减。学生考试科目选择行为背后具有多元化的动机,以学科能力和自我发展规划为选科导向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具有相对优势。与之相异,分数策略导向的科目选择反而会造成学生高考成绩下滑。鉴于此,新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与升学咨询指导体系,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与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学术内卷是群体内部出现的一种“论文数量虚假繁荣而无实际创新”的怪象。以“内卷化理论”审视研究生学术内卷具体化表征发现,论文发表成为毕业答辩、授位衡量“门槛”;科研成果作为读博深造、就业考核“筹码”;学术成果视为学科评估的“附加值”;学术资本积累变成评优、获奖的“硬通货”。研究生学术内卷产生机理主要归结于“破唯”评价标准的模糊认知;高校内评价主体“权力转让”;社会外部“僧多粥少”遴选机制;学位点“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问题。为了抑制研究生陷入学术内卷怪圈,需要重构内部多元评价机制,挥舞好高校科研评价“指挥棒”;正视“第三方”评价人,强化导师培养的主体责任与意识;倡导人才培养多元分流,疏通研究生职业规划“分岔口”;淡化“数字化”发表倾向,塑造研究生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4.
当今图书出版在面临全媒体环境之时,便产生了新选题环境.在新选题环境之下,出版社的服务显得更多元化,美国的麦格劳—希尔公司就是一个拥有众多服务品牌的传媒集团.全媒体背景之下,编辑完全可以利用全媒体的操作平台来进行多方面选题策划,在具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中,可以从调研、宣传、文化、技术四个角度来进行传统图书和新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发行营销专业是高校为适应我国出版产业化转制、深化改革谋求更大发展和实现出版发行营销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需要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其专业建设应解决以下四个关键问题一是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注重专业的多学科特征和应用性特色;三是在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置上,要形成突出实践环节的特色;四是在教学效果上,要凸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时要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选题可以来自教育实践、事业的发展需要、理论献和规划课题。选题的确定可以采取类比模仿、争鸣和反思以及原理和方法的移植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搞好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对于提高刊物质量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不但要搞好年度选题策划,而且也要搞好每期的选题策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科技论文的创作是一种极复杂、精细的创造活动,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对于这一创造活动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但一篇文稿能否面向社会,还需要编辑根据出版规范要求对文稿进行再创作,对于学术论文而言,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是主体,在编辑过程中编辑是文稿的主体,只有这两种主体的互动共生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文稿面对社会,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articulations betwee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the patent system: (a) Previously patented work may function as inputs to lab activity, (b) patents may result from lab activity, (c) patents may delay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d) issued patents may enhance a researcher's credibility. As 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 expands and as universities engage actively in technology transfer, researchers in cutting-edge subjects can no longer depend on pursuing inquiries in ignorance of the patent system.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articulations betwee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the patent system: (a) Previously patented work may function as inputs to lab activity, (b) patents may result from lab activity, (c) patents may delay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d) issued patents may enhance a researcher's credibility. As 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 expands and as universities engage actively in technology transfer, researchers in cutting-edge subjects can no longer depend on pursuing inquiries in ignorance of the paten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