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2.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预成性教学而言的,它是高效课堂的三个特性之一,它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师生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的情境,构建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生成性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设的,它要求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问号”,  相似文献   

3.
王兴华 《湖北教育》2005,(10):43-4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笔者认为,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帅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是真正的生命课堂。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构建生成性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生成教学是指在多种预设情况下,关注师生的动态合理的课堂需求,师生一起或动态地达成预设性目标,或动态地进行当堂设计达成生成性目标。任何淡化"预设"的生成教学观念都是不完善的,把意外生成性资源作为生成教学的唯一追求亦是不尽合理的。教学中要从预设、生成、评估三方面来探讨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积极运用,从而发展师生的个性与潜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目标教学倡导的一个重要性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活力。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预设之后,由于教与学双向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不少教师尝试打破以讲为主的灌输格局,重视学生参与,学生的活跃声音开始在课堂上激荡。课堂教学过程因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而产生丰富的生成资源.使课堂多了人文气息和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显精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特定的时间限制。另有一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人了生成的误区,脱离了预设目标,生成效果并不理想。那么,以我的教学体会,生成性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目标的生成性,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提供保证,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促使课堂多元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下面,笔者结合圆的认识(人教版第十一册)教学案例,探讨新课程生成理念下教学预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46):4-5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它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反对教师的固化预设,提倡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具有情境性、过程性、创生性三大特征。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注重教学的生成性,要求教师要充分捕捉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生成性教学素养,要互助合作,共享生成经验,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设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课堂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地生成。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我们的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亮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过程,其间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新的想法,所以它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中凸显的一个意外亮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还应注意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生成信息,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堂资源,使预设服务生成,生成彰显预设,从而激荡出数学课堂的闪亮火花。  相似文献   

17.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概念,是师生双方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与交流,意味着教学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时刻挑战着教师智慧的充满随意性的课堂里,合理“生成”的关键在于精心“预设”,重点在于把握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预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以及“对教学情境的预设”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主张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我区正在推进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改革,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的自主性、多元性、生成性,而生成性正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和产物。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它明确提出了"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课堂应充满想象与创造、教学过程要体现互动与合作"的设计理念.目标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构建学生的新生活,即可能生活.相对于刚性的预设目标而言,对话教学在目标设计上呈现出典型的"生成性目标"取向.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态度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陆战英 《学周刊C版》2010,(1):167-167
实施新课程以来,原先在教学中被忽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逐渐进入教学视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过程,因师生互动开始产生丰富的生成资源。然而,课堂生成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可预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