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妇女压迫和妇女解放这个历史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多年前就已发表出一定见解。恩格斯和马克思认为女性压迫是一件劳动问题和阶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女性主义充分遗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基因,并在女性解放的政治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问,并产生了意见分歧。西方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解放要改善的是性别压迫,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解放是生活、生产的解放,而不是单独的女性自由。因此,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女性主义的背景和女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必要性,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索尔·贝娄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构建褒贬不一。结合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并从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出发会发现,贝娄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以固有模式呈现,而是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变迁着,反映出作者本人在其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与福克纳、海明威齐名的伟大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画卷。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步美国的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该小说是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生活,在小说中蕴含了对女性主义的研究。文中通过女性悲剧的人物形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真实的解读。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命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伍尔夫叙事技巧的成熟。同时,它又是一部富含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作品。一些女权主义评论者认为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是男权文化的产物。在前人基础上,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竭力全面阐述克拉丽莎的自我的历程,即形成、沦丧、重建到最终回归,以求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能有更充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整容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越来越多的女性也选择了整容。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女性整容的原因,女性整容不仅受社会大趋势的影响,更是深受女性自身观念的束缚。文章通过对女性整容原因的分析,从而对女性整容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向来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问题。两性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表明了传统与现代、男权与女权的界定和差异。本文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比较男性笔下的女人和女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批评的真正目的是在文学中寻求一种两性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李静 《职大学报》2014,(5):27-29
在许鞍华的社会伦理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经过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最后回到中性立场解读社会问题。她始终以较温和的性别立场关注着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其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建立女性自己的写作空间以及建设"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初见规模,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仍旧是当代世界女性主义作家的期盼,而"双性同体"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者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基于自身经历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茶花女》。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内心善良纯洁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企图冲破各种社会桎梏追求自身幸福的爱情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作为“他者”的玛格丽特在企图实现自己爱情理想过程中的女性意识觉醒,这一点正是其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同时使其在精神上得到了救赎,实现了女性意识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两性平等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女性教育的总体目标.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及女性感染艾滋病数量的增多,女性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防艾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基于女性主义性别观的视角,探讨艾滋病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女性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将翻译视作以女性主义名义进行的"改写",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要求译者主动干涉原文,消除性别歧视,对原作进行再创造。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比分析翻译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化现象,鲜有运用于实践中,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原作理解,进行翻译实践,力图"重现"原作者内心深处被湮没的声音,表达共同的女性情感,突出其女性地位,彰显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苔蕾丝·德斯盖鲁》是法国当代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代表性作品之一,它真实反映了20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生存境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女主人公投毒害夫的犯罪动机,可揭开女性在父权制文化的婚姻家庭中被压迫的绝望经验,以及她们对女性生存新空间的痛苦追寻。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是"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被称为"垮掉一代"的圣经. 小说以萨尔的视角记叙了他和朋友的西部旅行,表达了年轻人对战后美国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和本真的追求.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通过比较分析其中东部与西部自然以及不同的女性形象,揭示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出走”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姿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女性出走”是个永久的话题,并由此引出诸如社会改革,人的解放之类的思索,女性对“旧家”的叛逃,在社会中的无奈挣扎,对“新家”的渴望等构成“女性出走”题材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后"学批评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在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本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有着互相关联的批判意识。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有效的文学语境。  相似文献   

18.
《红字》中的海丝特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两人的命运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情感经历,思想意识,从而揭示出两位女主人公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名利场》和《飘》中的著名女性形象,利蓓加与斯佳丽所获得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来,二者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她们同样为了生存在男权社会中进行抗争,这种抗争同时又伴随着迎合、无奈与妥协。  相似文献   

20.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三代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映照当代社会中女性生活的多样形态。《应物兄》中有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规训与物化的女性、反抗男权的叛逆女性和圣洁而苍白的“理想”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释,可以发掘隐藏于社会中的父权结构与男权意识,揭示女性主体意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