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和张爱玲在小说文本中对存在的追问共同指向了存在本质的悲剧性,这使得他们表层相去甚远的小说有了深层的契合,由于创作主体自身的印记,他们对于存在悲剧性的书写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从1956年开始写作,到1987年结束创作,张弦的小说创作时间只有十年。在这十年内,张弦共发表二十几篇小说,所写作品涉及的题材和反映的主旨是多方面的。他惯以个人真实感受为出发点,反思社会,参悟人性,使其小说在主题揭示上呈现出情感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反叛性。以张弦十年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张弦小说创作主题的阶段性演进与流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弦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是美国杰出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名著。该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谐,以及人的精神世界之和谐。深入分析《老人与海》的和谐主题,对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娟 《职大学报》2013,(6):51-54
20年代的乡土小说因其作家群体的集中性和作品时代的鲜明性,已成为中国文学史的术语之一。它的发端由于受浓烈的社会现实悲剧性和西方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并成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基调,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6.
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小说深刻地反映出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充满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忧虑之情。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不仅有利于揭示作品主题,还能增添读者的审美愉悦。本文拟通过分析文本中典型的象征物来展示《1984》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王知古》主题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被肆意作践的屈辱现实,亦即小说所谓“嗟乎王生,生世不谐”。其思想价值:一是揭示出知识分子地位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反映了轻贱知识分子必将导致国家衰亡,社会没落的严重后果;二是生动描绘了落第儒生的生存状态,深刻反映出晚唐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因生活所迫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悲惨境遇;三是丰富了唐人小说中已有的“生世不谐”之人生命题的内涵,把知识分子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引向对国家命运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代医学、心理学角度入手,对鲁迅小说中各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变态心理及其社会根源进行分析,指出四铭、高老夫子等封建卫道士的虚伪,孔乙己、陈士成等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可悲,以及"狂人"、"疯子"等觉醒者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徐玉诺的散文进行分类,就内容和语言两个方匠展开论述。在内容上,徐玉诺散文反映悲伤困苦的思想主题;徐玉诺散文的语言,文字质朴,通俗流畅,多用方言俚语。徐玉诺散文创作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与他诗歌和小说整个文学创作风格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所写的八篇小说旨在述说着女性的故事,反映的内容是小地方的普通女性,折射着她们在平凡生活中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从审美的悲剧性角度探析《逃离》中表征的女性形象的悲剧意味,特点以及背后的形成机制,进而更深刻理解门罗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