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对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作家文学创作发展迟缓,这相对于傣族文学史上丰富的民间叙事文学成就和悠久的文学传统是相悖的。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日渐边缘化、式微化和作家文学失语的局面,与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无法超越传统,以及文学创作中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脱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纳细西双》是一部描写十二个月份中傣族社会生活情况及居住区自然变化规律的民间文学作品。作品以育人的目的贯穿全文,采用文学话语与音乐为一体的文学表现手法,对人们进行生产知识、生活常识教育,逼真地描绘傣族地区的自然景物,成为傣族文学创作的范本。它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教育完美融合的民间文学佳作。  相似文献   

3.
作家或批评家的自我中心主义在文学史上时有表现,这种现象影响着文学的健康发展。作家与批评家同是文学史的建设者,不论是作品创作还是评论写作,只有基于文学的欣赏性特征,并以此展开创作和研究,才能回归到二者本质上的"亲和"关系,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苏成全、宋寅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阐述20世纪欧美文学发展新趋势、新成就、新问题的断代文学史教科书。全书4章20节,在体系结构上新颖别致。从史的角度着眼,牢牢把握文学发展的总体框架,既有对这一时期文学的整体论述,又有对20世纪西方无产阶级文学、资产阶级传统文学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的条分缕析,亦有对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现象、重点作家作品的具体阐述。对尼克索、布莱希特、海明威等18位在西方文坛影响较大的作家及其代表作,该书也作了重点评介。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奖项中的顶级封号,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文学奖项。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逐年评选中,为人们推荐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其值得人们研读、探究的作品,为世界的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事物发展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十分完美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完备的情况。但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诺贝尔文学奖也在不断地发展,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刘宇昆。本文从研究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英译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造者,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且是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并尝试探讨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东方各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傣族民间文学是一颗璀灿夺目的珍珠,爱情叙事长诗<召树屯>更是傣族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它用神话手法刻划英雄,用爱情为主线反映社会生活,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比中塑造人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造就了作品的不朽.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发展得非常迅速,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因此美国文学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不少传世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两类不同作品的分析,再现了作品中的人物体现出来的美国性格,即底层人物奋斗中的英雄情结和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战争。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运动结束后所留下的各种“后遗症”,直接促成了新时期大文学格局中知青文学现象的产生。从知青文学第一篇作品到九十年代,知青文学经历了由传统意义上的知青文学向后知青文学的演变。本文着重从主题这一角度来论述演变的过程,并分别对知青文学尤其是后知青文学的特征、表现、作家作品以及概念本身做了一次适当的界定,有助于推动知青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与艾芜是30年代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上颇为相近的两位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了绮丽动人的边地风光,表现了少为人知的边地风情,表现了大胆自由、淳朴可爱的边地人物。总之,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边地色彩,以不同的美学风格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边地题材的文学创作。但是,无可讳言,沈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歧异。如果说,在作品所反映的特定领域方面,在作品的美学风格方面,沈艾两人还有逐次递减的“同”的话,那么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上,两人则暴露了更为深刻的“异”。沈从文是个有强烈独立意识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而艾芜尽管在艺术上别开生面,但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上都深受左翼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