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巴迪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把它比作生活中的两股强风,他努力地把握好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正是由  相似文献   

2.
《家》是一首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生活。全诗六行两句,分别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作“白云”“小鸟”“小鱼”“种子”的家,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并配有新颖而又富有儿童情趣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更好地人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扮演”好“中介”的角色,必须修炼好以下几种“功夫”:设计导语和提问;选准阅读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分解”课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1.导语语文课的起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师,指向研究的客体,指向教学内容,指向教学重点;并能激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加学生快乐、舒畅的情绪体验,促使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积极的思维。如一位老师讲《七根火柴》,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小小的火柴,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为语文要素,编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我们通过抓住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共通之处,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心动神怡的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并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两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顾文艳 《江西教育》2022,(31):53-57
<正>【文本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等4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围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学习重点,让学生在读懂这些句子的基础上读懂文章的意思,慢慢领悟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家》是一首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生活。全诗六行两句,分别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作“白云”“小鸟”“小鱼”“种子”的家,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并配有新颖而又富有儿童情趣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巧设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历史课教学导语?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而定。教学中,我常用如下三式导语: 一、设疑式。这就是根据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作导语,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好本篇课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学历史上册《岳飞抗金》,我设计如下导语:一提起岳飞,大家马上会想到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但评书  相似文献   

8.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以《难忘的童年》一文在东北三省小作家散文邀请赛上一举夺魁的邓锦晖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指出——作文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拥有丰富的词汇,是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不是,都不是。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看法:学习作文,就是掌握一些作文的技巧。这未免偏颇。作文,是个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过程。如果把文章比作蜂蜜,那么生活就是鲜花;如果文章是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沃土。以《难忘的童年》一文在东北三省小作家散文邀请赛上一举夺魁的邓锦晖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语文园地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共编排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和《麦哨》等四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乡下人家》捕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古代的乡村风光,《麦哨》则描绘了乡村儿童的童年生活。本园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关注和了解农村生活,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感受,以激发他们热爱农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谈“解题”     
文章的题目,好象人的眼睛,它能显示出文章的精神和风采。好的题目,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常在题目上着意推敲。如鲁迅回忆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散文,原题《旧事重提》,一九二七年编成集子时,改题《朝花夕拾》,意即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把童年和青少年的生活比作“朝花”,把对往事的回忆,比作拾取“朝花”,形象鲜明,生动,蕴含着对早年生活的喜爱、眷恋之情,富有诗的意境。比起《旧事重提》来,精采得多了。  相似文献   

12.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把这句话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就不难发现导语设计的重要性。它对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导语设计的几种常见类型。一、以耐人寻味的或生动有趣的故事开篇如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课文"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得以突现,课前教师深情讲述故事:一位女大学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一堂成功的课比作一台戏,那么一个精妙的导语就是引人入胜的序幕。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标要求的载体,用好教材、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对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就必须对教材中的每一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但大多数老师在阅读教材时,对课文正文部分阅读分析得比较仔细,对于导语部分不够重视,部分教师甚至从未看过导语部分。本文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的导语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导语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导语的学习,充分挖掘导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导语趣说     
光萍 《教育文汇》2003,(6):37-37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把学生引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导语要新颖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鸬鹚》这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绿水悠悠,垂柳青青,一叶扁舟静静地横在绿水柳色中,十几只鸬鹚停在船舷上。只听一个学生轻轻地说:“这  相似文献   

17.
导语是一篇课文教学起始时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正如好文章要有好的开头一样,一堂好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导语设计得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考虑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案时,无不精心地研究如何引入新课,琢磨怎样把一篇课文的导语设计好。笔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导读》2023,(4):12-13
<正>推荐书目《童年河》推荐理由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有趣又美好的故事?走进《童年河》这本书,在河边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如一张张老照片,唤醒你对童年生活愉快的记忆,以及对美好事物不变的向往。“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相似文献   

19.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目标】选择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趣"事,学习把童年"趣"事记叙具体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2.怎样将童年趣事具体记叙。【课前准备】1.相关课件,《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2.学生搜集童年趣事。【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这首歌大家熟悉吗?同学们正处在童年阶段,跟着唱唱吧。一、谈话入课,欣赏童年生活影集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回味童年生活,学习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