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关注存续在民间的活形态神话,将文献神话与活形态神话结合起来,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审视,是神话学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神话资源。中国神话学界不仅要从文献典籍中去寻找神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走向田野,到民众的民俗生活中去寻找神话。只有对由56个民族神话组成的整个中国神话进行综合审视和总体把握,才有望拓展神话研究领域和提升神话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这个神话王国中,由于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一直续存着多种存在形态的神话,如活形态神话、口承神话、以及早已被用文字笔录写定的文献神话。各种存在形态之神话,其发展演进脉络仍较清晰。此外,神话的多向性发展,如从氏族神话发展为部落神话、民族乃至国家(地方政权)神话,由单一型(独立)神话发展为复合型(体系)神话,以及神话之文学化、哲学化、历史化的发展倾向,也依稀可见。通过梳理,可以透视出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及其与文化生态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伊西斯与玛利亚作为古埃及神话与基督教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孕育了神话的主要人物,而且二者在形象上以及在各自神话中所担当的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相似,我们不难看出,古埃及神话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有着一定的影响,为基督教神话的创世及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族神话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及失传原因之我见陈金文20年代,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把我国上古神话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北部神话,主要是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华夏集团创造的神话。“北部神话大多烟消云散,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只是在《山海经》、...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天问>与中国上古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问>中涉及我国上古神话内容的有七十多问,其中大多是关于自然神话和自然社会性神话的.屈原作为一位熟悉和热爱神话的诗人,在<天问>中质疑了中国上古的大部分著名神话,表现了作者以怀疑的精神走出神话、以哲学的精神思考神话的态度.本文梳理了<天问>中涉及的中国上古神话的内容,并求解屈原质疑神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存在两大弊病 :一是在进化论理论支配下视神话为人类早期历史的写影 ,视神话创作为野蛮人的专利品 ;二是神话解释上滥用清儒开创的音韵训诂之学。我们认为研究中国神话理应用中国文化来解释中国神话 ,而把域外文化仅作为启发和参考。语音文字不可不注意 ,但应禁绝无边无际的任意通转。只有这样 ,中国神话学研究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战国时期形成的“羿杀凿齿”、“羿射十日”神话及汉代出现的“嫦娥奔月”神话都是几个文化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为综合而成的 ,根本不存在一个“神话历史化”的过程 ,支配 2 0世纪神话学者研究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8.
射日神话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母题神话,虽然千百年来它终未改变射日的核心内容,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所呈现的形态却截然不同。满族作为古老的北方民族,在萨满文化的影响下,其射日神话的发展、演变以及特征都与中原神话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即从满汉两个民族射日神话的比较着手,深入神话内部,挖掘民族文化间的异同,探求人类早期生活及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开远彝族中,至今仍存续着洪水型兄妹婚神话及洪水型天婚神话两大系统。开远彝族神话能够以活形态的方式传承,一是因为这些神话与彝族的宗教民俗、民间信仰保持紧密的联系,二是因为这些神话有自己的传承主体、传承场和积淀场。  相似文献   

10.
在韩国的神话体系中,兄妹婚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然而,韩国的洪水神话、兄妹婚神话仍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韩国对洪水兄妹婚神话的研究,过去一般偏重于国内,1994年以来,对东亚与韩国创世神话,特别是对兄妹婚的比较研究才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中韩两国的洪水兄妹婚神话存在共同的中心母题,不过中国故事的情节与内容比韩国的更长也更复杂,韩国固有的对兄妹血缘婚的避讳心理削弱了对兄妹婚神话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神话在民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神话《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从而能得出神话的某种功能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高校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而田野民俗课堂演述实训教改旨在反思和转换当前高校民俗学教学单维生硬讲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鲜活民俗文化的亲身感受和体悟,训练其初级民俗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研究性学习新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全民健身"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为切入点,选择具有浓烈地域性传统文化特征的海安花鼓为研究对象,对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地域民俗文化背景、大众体育健身价值等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全民健身项目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涉及到了妇女因为对于固有婚俗的某种不适而生发的反抗主题,且其反抗都关联到了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透过对具体的民俗事项和其中人物婚姻反抗行为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形象考察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精神或心理上所经历的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可以生动感知小说对于历史进行艺术的反映之时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以民俗学的视角审视"全民健身体系"发展的"中国特色"问题,进而对"全民健身体系"的民俗性特征及与民俗文化的高度契合性进行了论证。论证过程中以"转换性创造"为理论背景,民俗文献典籍为主要方法,并采用训诂学、田野经验的具体手段来转化原始材料进行论据支撑。研究得出,"全民健身体系"的特色之处应在于向民俗性的方向进行转换性创造,其"转换性创造"的具体表现在于岁时观念的时间意识,文化信仰的适度融合,方法内容的中西交融以及宣传的民俗管理理念5个向度。"全民健身"的观念本来自西方,我们的工作方向及方法自然会以"他者先进"为首选,但,如果我们在面对外部强势文化的同时还能够依然富有"文化自信",坚持一些自己的传统,那么这一文化变迁很有可能会是文化的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伟大命题也许在全民健身体系的"特色"建构中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明确“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格局的传播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互动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创新路径。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策沟通的诱导作用,而文化先导、信息沟通是桥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俗体育学探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俗体育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民俗体育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体育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从唐五代至宋末,词经历了由民间传唱到文人创作,由俚俗到典雅,由简单粗浅到繁富精雕的演进过程。本文大体描述了唐宋词的萌芽、发展、鼎盛和衰微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松桃四面鼓进行了多维度研究认为,四面鼓的哲学内涵体现在人的生命力的彰显和对自由的追求,社会学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民俗学功能体现为文化娱乐和艺术观赏功能,运动训练学特征表现为动作的难美性和创新性,运动生理学基础在于良好的心血管机能和运动素质,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四面鼓发展的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