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1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理论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文学起源于民间"的观念进行分析,可以展现此命题中包含的矛盾和裂缝,从而证明"文学史"的本质是一套现代知识话语的建构,思想‘启蒙、文化革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学的现代定义以及进化论的历史观是促成其诞生的三块基石.虽然今天的研究者正逐渐抛弃用意识形态的观念而倾向用审美价值作为评判文学的标准,但很少对构成文学史话语的全部基础进行彻底反思.所以与前人相比,我们只是将这套知识话语编织的更加圆熟,而并没有更加接近所谓文学发展的"真正"规律或者文学的"真实"面目.现存的文学史能够为理解文学发展提供一种视角,但同时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富的文学史实,因此有必要在文学史研究中对这门学科本身抱着清醒的反省精神,寻找理解文学史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出现了若干热点话题,如现代文学史在时间上向当代文学与近代、古代文学的贯通,现代文学是否应该纳入通俗文学、古诗词创作、以及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横向开拓等问题。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脉络上的梳理与学理上的探讨之后,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在纵向时间贯穿方面的关键不是无限延长其时间长度,而是凝聚目光,回到现代文学自身上来;在横向空间拓展方面的关键,也不是层层增加研究内容的宽度,而是在多重视野的参照下强化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在文学史向学术史提升方面的关键,是不断提升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含量,更加历史地看待现代文学,并由此获取现代文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国文学"论争是学界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一次集体性反思。此次反思提出了三个值得再反思的问题:其一是政治对文学史的遮蔽问题,其二是概念的意义和替代问题,其三是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问题。这三个问题,关乎"民国文学"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6.
从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开始,关于"重写文学史"的研究日渐高涨,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而以鲁迅研究最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重写文学史"潮流中鲁迅研究的实例,来反思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方向,为"重写"这一永不终结的命题做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9,(4):66-71
贾植芳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设思想散见于序、跋、讲稿等文献中,他的治史思想对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仍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侧重于从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学科性质和尊重历史的文学史书写三个方面来阐述贾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的评价从论争发生之后就开始了,在1949年之前不同的政治立场产生了观点截然相反的评价。而在1949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陆,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确立和占统治地位,对这场论争评价的观点是统一的,即批判现代评论派。90年代以后,海外学者的评价传到了大陆,大陆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来评价论争,这些评价让我们对这场论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中的意义有更深入地了解。而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二十年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对于拯救中国的道路,即究竟是西方民主政治还是东瀛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的论争。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相伴而生。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体系是随着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定型而确立的,它们的基础都来自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不仅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观念,采纳了西方价值标准和研究方法,而且使用了一整套西方权力话语,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新格局。其积极意义是促成了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现代学术接轨。其消极影响是抹煞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差异,忽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把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印证西方文学思想的材料,丧失了与西方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力。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摆脱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民族自卑心理,以我为本,转换观念,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第二人生"时期的刘再复的现代文学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呼应和局部修正、对"五四"的学理性反思和重评、对现代文学整体性"诊断"和评判、对现代作家作品客观公允的评价。刘再复的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宏观性、有"度"性和同步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评述了青年批评家王泽龙的学术专著《反思与重构》,认为该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和中国现代诗歌史及观念的探讨是从政治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的。这种研究方法对整合各种思想资源与学术经典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创生伊始,中国现代文学就跟现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和互动的关系。将现代文化传播及现代传媒引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必将改变其研究的方法、视角,进而改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般观点。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在现代报刊与现代文学之间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论述现代报刊和出版机构等现代传媒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多方探讨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现代文学文本读解的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 2 1世纪 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 ,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 ,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 ,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学术动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我校中文系于今年十月上旬邀请北京大学教授王瑶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其庸来我校讲学。王瑶、冯其庸教授分别就中国现代文学和《红楼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并与中文系有关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王瑶教授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论述了现代文学史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碰到的几个难点、文艺运动和作家作品的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等问题。在《现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的报告中,他以大量丰富的材料,说明  相似文献   

16.
文学编年史著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价值的文学编年史都不是原始材料的无限罗列,而是包含了著者诸多深刻的学术思想与良苦的学术用心.“变中有常”的中国谱系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文学编年史构建的基础理论.我们理想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应该从中国文学发生历史性新变的晚清时代开始,一直编写到“现代”结束、“当代”开始的时刻.它将自觉致力于发现被以往诸多文学史忽略的文学细节,并纠正以往文学史中存在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梁实秋论争的另一种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二者人性观的对立。而这又对其各自的文学观念及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产生深刻影响。二者人性观的对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整理国故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现代学术的建立与现代精神的建构均有重要价值,但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史叙述中却受到不应有的冷落甚至贬抑,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渐次得到贴近历史的重新评价。反思整理国故的历史评价,至少有三点教训值得认真汲取:政治决定论、二元对立论、片面方法论。文学史现象的评价应该从历史出发,充分注意历史的复杂性与文学的独特性,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的话语系统经历了由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到西方话语的过程。运用这两套话语所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虽贡献显著,但教训也深刻。这两套话语系统各自的特殊性既赋予所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不同的时代面貌与学术风格,也导致了各自明显的偏颇。要矫正这些偏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中国现代文学的本体规定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它自身所包含的中西知识的内容,采取西方话语与民族话语相结合的方法来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20.
正陈国恩教授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近期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他辛勤耕耘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学术风格的又一鲜明体现。陈国恩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成果丰硕。从早年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到后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及今天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等,他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