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比赛特点决定了它属于激烈的对抗性比赛项目,是集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诸多身体素质的综合,日常训练要求对运动员要求高强度、高密度、高负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极易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状况,从而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成绩.文章主要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通过合理休息、营养学、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立体式恢复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体能恢复是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之后的恢复和运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从原因到解决方案,阐述青少年长跑训练之后体能恢复的相关措施。一、中长跑疲劳产生的原因1.肌肉疲劳。中长跑属于中等强度、持续时间长、运动量大,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为辅的混氧项目,鉴于项目特点,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由于ATP、CP等消耗,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大量乳酸,使运动员产生疲劳、酸痛等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人们非常重视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运动员的疲劳出现以及疲劳的产生如何尽快恢复,已成运动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对运动训练的判断和恢复有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本文在训练实际中经常采用有效的判断疲劳的方法及消除疲劳的手段总结如下:1皮划艇训练中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对运动训练有许多判断疲劳的方法,如:观察法,运动员自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跆拳道是一个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型代谢类型的运动,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横踢耐力的影响。方法:以温州医学院跆拳道队16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按训练年限、训练水平和性别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除正常的训练外,进行8周的每周三次,每次4组,每组4次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照组运动员进行常规训练。结果:1、8周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65次连续横踢速度从37.76s提高到35.18s,对照组运动员从37.09s提高到36.35s,两组都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进步更多。2、实验组运动员在65次连续横踢后的即刻血乳酸水平比实验前下降明显,但峰值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结论:通过8周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可以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使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持续横踢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同一比赛情况下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中枢紧张度等相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级训练状态监控仪,对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及中枢紧张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熵值是反映射击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运动水平更高的健将级运动员熵值更为稳定,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均值不存在差异性;(2)不同级别射击运动员中枢疲劳指数准备阶段、赛前阶段、赛后阶段呈现递增的趋势;(3)运动水平较低运动员赛前阶段中枢紧张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训练冲量(TRIMP)和运动训练监控仪对手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监控研究,旨在为赛后评价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机能状态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广东省女子手球运动员7名(22.6±1.4岁),健将级别,在全运会备赛期间的教学赛和冲刺阶段的一次对抗赛中和赛后,对不同位置运动员进行跟踪测试,测试指标包括心率、乳酸、熵值、中枢疲劳、应激水平等。研究结果:(1)在教学赛中,指标变化的平均值为:心率169.4±8.16次/min,上场时间44.3±6.0min,TRIMP114.8±18.9,赛后乳酸4.43±1.53mmol/L;(2)对抗赛中运动员平均上场时间47.26±5.41min,TRIMP123.75±9.30,均高于教学赛平均值,个体TRIMP值最高的是右边锋,最低的是左边锋;(3)对抗赛中,A为正常状态,C为中度疲劳,其余均为轻度中枢疲劳,E的应激水平偏低,其余应激水平偏高;运动员熵值水平略低于教学赛平均值;(4)对抗赛中TRIMP值低的运动员,熵值稳定,应激水平(焦虑指数)、脑中枢疲劳状态处于正常范围;TRIMP值高的运动员,熵值会略高于教学赛平均水平,应激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疲劳消除的方法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大运动量训练后,增加了负荷,并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对其恢复的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按原来的强度运动了,这时,可以说身体疲劳了。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一般疲劳可以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两类,具体分可有以下四类: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一般从局部肌肉疲劳开始,疲劳部位与其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中的快肌纤维更容易疲劳。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低而糖酵解能力较强,主要靠无氧糖酵解产生能量供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大量乳酸堆积。因此,一般认为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发生的局部肌肉疲劳主要由于乳酸堆积引起的PH值下降,是长时间运…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人们非常重视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运动员的疲劳出现以及疲劳的产生如何尽快恢复,已成运动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对运动训练的判断和恢复有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本文在训练实际中经常采用有效的判断疲劳的方法及消除疲劳的手段总结如下:1皮划艇训练中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对运动训练有许多判断疲劳的方法,如:观察法,  相似文献   

10.
1、运用教学课中恢复法加强运动员的恢复运动生理学理论观点认为疲劳是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产生之际恢复开始之时,那种认为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是训练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训练安排与疲劳和恢复的关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手段,以延缓训练中疲劳的到来,减轻训练后疲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旨在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为专项训练打好练好的基础。专项身体素质是跆拳道爱好者和运动员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和运用技术的基础和保证,保证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和灵敏性。跆拳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旨在于提高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专项的技术、战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脑电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综述了我国体育领域对运动员脑电图的研究成果,阐明少年运动员脑电图已具有成人脑电图的特点,可从事技巧性较强的项目。运动员在运动中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运动后恢复快,说明运动员适应能力良好。运动疲劳以后,θ波指数显著增高,尤其是右脑主司运动的区域。过度训练后α指数明显减少,慢波指数增加,波幅增高。拳击、足球等易引起运动员脑外伤,会导致脑电图异常,屡次损伤,可能造成神经细胞永久性损失。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促进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6-二磷酸果糖(FDP)对促进速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机理。通过对16名速滑运动员无氧代谢训练前后、运动后1h及次日清晨的生化检测,结果表明:a.服用FDP无氧训练后2h及次日清晨CK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FDP对人体骨骼肌的细胞有保护作用;b.服用FDP在无氧耐力训练后2h及次日清晨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接近安静时水平,对照组值也降低,但仍高于安静时水平,说明FDP可促进糖酵解,加速运动后血乳酸清除,促进运动后糖原合成;c.对照组次日清晨CK、血乳酸明显高于服用FDP组,说明FDP对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有明显作用:d.通过询问运动员自我感受。服用FDP能明显减轻运动后肢体酸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机体器官的机能水平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运动能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训练能能力下降,较大的疲劳还会对本人的身体和生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对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以  相似文献   

15.
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运动员所处的情景因素以及运动员对情景的认知评价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运用运动员训练满意度量表和训练状态量表,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186专业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运动员对自身的信心投入,成长进步的满意程度是引起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外,运动员对教练的民主行为、个人关怀满意程度.对运动队的日常管理的满意程度是引起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主要社会原因.指出完善运动队的训练体系,实施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同时提高广大教练员的执教效果,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关怀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过度训练是训练后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换言之,就是忽视了训练与恢复间的合理比例,使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仍承受大强度刺激的结果,我们又称之为过度疲劳。如果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了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导致过度训练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跆拳道运动训练特点及其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跆拳道运动训练着眼于培养整体竞技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的全面型运动员,在进攻技术、心理、体能方面的训练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当前跆拳道运动训练特点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及时调整我们的训练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递增负荷训练和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生物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训练运动组。后两组进行跑台运动至力竭后即刻取血测定血糖和血乳酸以及血清MKA、LDH、GOT和CK。结果表明:(1)与运动组相比较,训练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有延长趋势,说明训练能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与安静组相比较运动组力竭运动后血糖显著降低,血清LD、MDA、CK、COT和LDH都显著升高,揭示大鼠长时问运动由于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而导致力竭。(3)与运动组相比较,训练运动组血糖降低和血乳酸升高的程度显著减小,训练运动组血清MKN、CK、COT、LDH升高的程度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主要是通过抵抗机体中枢疲劳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金波 《精武》2012,(28):25-25,27
跆拳道运动中如何提高加强运动员的训练和实战能力。如何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加强运动员的平时训练和实战能力,注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完善自己,是每一个跆拳道运动员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平时的训练和心理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必须注重运动员平时的训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体育师友》2017,(6):22-25
文章综述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的影响。经过系统的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筛查评分明显改善,存在的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予以解决,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重新塑造。文章将为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在制定跆拳道体能训练计划时,应最先参考身体运动功能筛查(FMS)所检测出的身体弱链、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制定相关的矫正训练计划。在恢复运动员各关节正常的灵活性、稳定性后,接着进行动作模式力量训练。最后将运动能力训练与技术、战术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