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具装置图 如图1所示,演示器由电动机驱动的转动盘、磁片和磁性书写板等组成. 特点和用途 特点:利用磁性书写板显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实时记录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提高演示现象的可见度.用途:用于高一物理"曲线运动"一节的演示教学,演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4年第2期和1995年第3期曾刊登过有关超重、失重实验的演示实例.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简单、明了、尺寸大”演示教具的选择原则,采用如图1所示的“圆形测力计”来演示,现象明显,效果较好.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问题的演示实验与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行如下设计.问题1;如何用测力计称出物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3.
图1所示的教具叫做三基色原理演示仪.我选用了小电动机、五号电池、细轴承,光盘若干张,强磁体环、彩色纸片、小木板等容易得到的一些实验器材和平时常用的小物品制作了此教具.它能非常直观的演示三基色原理中颜色合成的原理,因此具有体积小,取材方便、制作工艺简单、现象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和“地球磁场的电磁感应演示”2个实验在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上进行了改进,现具体介绍如下.一、“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实验的改进1.电路图和装置结构图.电路如图1所示,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第七章“轮轴”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轮轴的实质,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自制了两种教具,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演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效果较好。 第一种方法 1.教具的制作 (1)用白色泡沫塑料制作一个中心有小孔的乾轴,如图1所示。 (2)用刻刀小心地把轮轴刻分成三部分,如图2、3、4所示。图2部分按装在支架上,就是一个杠杆,较长部分(即轮半径)视为杠杆的动力臂,较短部分(即轴半  相似文献   

6.
图1所示的教具叫做三基色原理演示仪。我选用了小电动机、五号电池、细轴承,光盘若干张,强磁体环、彩色纸片、小木板等容易得到的一些实验器材和平时常用的小物品制作了此教具。它能非常直观的演示三基色原理中颜色合成的原理,因此具有体积小,取材方便、制作工艺简单、现象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讲授“运动的合成”内容时 ,教材是通过轮船渡河的例子来说明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的 ,学校没有演示实验 ,而教学大纲中有该项内容的演示要求 ,所以笔者介绍一种自制教具实验 ,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制作在一块竖直放置的演示板上 ,画一个一边沿竖直图 1方向的菱形 dbcd,如图 1中虚线所示 .取一根长度稍长于 ab,bc.ca边长之和的蜡线 ,线的两端各系一个相同小球 m1、m2 ,在 a、b、c处各钉上一小钉 (图中以⊙表示 ) ,使蜡线如图 1中的粗实线所示跨过这些小钉 ,分别与 ab、bc、ca边重合 ,线两端的小球分别停在 db、ad轨迹的始端 .在蜡线的 b处…  相似文献   

8.
利用传统的共振实验教具(如图1所示)演示共振现象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共振现象不明显,共振现象形成时间较长,经常伴有“张弛”现象(即母摆 W 与共振摆球 D 交替振动的现象),甚至实验近于失败。  相似文献   

9.
《电流间相互作用》是一个选做的演示实验,《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对这个演示实验介绍了五种演示方法,现再补充一种材料易找、制作简单、效果好的自制教具。1 制作方法 1.如图1所示的附有底座的木质框架。 2.方形线圈2个;小型接线柱4个;大型接线柱2个;双刀双掷开关1个;导线若干。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的高、初中物理教材和实际问题中都涉及摩擦力的教与学问题 ,而摩擦力又是一个变化多端又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力 .在课堂上要弄清楚摩擦力的一系列问题 ,必须借助有关的演示实验 ,但实验室却没有现成的仪器 .为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笔者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 ,设计组装了一套简单的摩擦力演示器 ,现介绍如下 ,供同仁参考 .1.器材 :带有定滑轮的滑板 1块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 1个 ;小滑块和小滑车各 1个 ;砝码盘 1个 ;不同大小的砝码若干 ;铁架台 2个 ;天平 1台 ;细线长 4 m左右 ;玻璃板、布块、毛巾、橡皮各 1块 .2 .制作 :如图 1所示 ,将带…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电学中,R—L自感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电磁学实验.如图一所示.是演示R—L自感现象的电路图.当开关S断开瞬时,灯泡A“猛然”一亮.这说明线圈本身具有产生自感电动势的功能.但是,有些教师在自制该教具时,实验中观察不到灯泡“猛然”一亮的现象.于是乎就多绕线圈的匝数,实验的结果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呢?下面就来分析该实验的成败原因以及与演示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针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演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如下改进:1.为方便控制红蜡块 R 何时开始上浮,以确定计时开始时刻,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红蜡块的外面捆一两圈细铁丝,并准备一块小磁铁,当磁铁从玻璃管外面接触红蜡块上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十节“大气的压强”,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此实验演示后,有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说:“很轻的硬纸片是水将其粘在杯口上的”。针对此问题,近年来的教学中,我在完成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大气存在压强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现将此实验介绍如下: 一、教具制作 1、取一根长约12厘米的木材,制成象手电筒形状术柄,如图1所示的,A端直径在2.5厘米左右,B端直径在3.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二册“自感”一节中有两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其中甲和乙分别用来演示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甲图中的电路断电时和乙图中电路通电时有无自感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对实验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线路进行了改进,可在同一电路中分别演示通、断电时的自感现象,而且能演示断电时自感电流的方向,增强了教学演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如图1所示为人教版高中第二册第16页【实验1—7】图1—18所示的实验装置.演示过程中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演示器的构造如图所示“演示顺”中发光三极管的作用,发光二级管在线图中的连接情况如图2所示,当直流电从金属丝A流进线图时  相似文献   

17.
现行物理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必修)上:在单摆振动周期的等时性和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没有关系的讲述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比较费时间和麻烦.因为要分别在不同偏角下做二次演示实验,而且偏角在实际中很不好掌握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这个演示实验既省时间,又好掌握,做的又准确呢?能否这样做这个演示实验,让这二次演示实验在一次演示实验中完成,这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但学生接受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做好运动的合成演示实验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若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83页介绍的实验方法(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很难做到使红蜡烛块匀速上升.  相似文献   

19.
在引导学生探究“观察同一瓶里水的水面,我们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时,感到十分困难,一是学生手持瓶子时稳定性欠佳,给观察水面带来了困难;二是教师的示范、讲解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桌子是否放平?”问题时也有难度。为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我设计了一个水平面演示或检测仪,它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困难。教具如下图:特点说明:1.教具材料易得,只要三合板一小块、一只透明的可乐瓶及铁丝、螺丝、油漆等材料,制作工艺简单,如左图。2.教具操作方便、灵活,可视性强。使用前,先调整好教具的底座,使…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师自主开发演示实验教具能力对于推进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十分重要.了解自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的作用、把握好物理演示实验制作教具的基本要求,掌握制作教具的基本方法,往往能制作出比较科学、用料节俭、实现简单的演示实验教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