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以大量书证证明“博饮”、“饮博”曾是常用词,义为“赌博饮宴”,较早见于《汉书》。自此以后,习见于载籍;然而,辞书失收二词。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有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名叫王庠 ,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把班固写的《汉书》着实研读了一番 ,自认为对西汉历史已精通。有一天 ,他去拜访大文豪苏轼 ,谈起了《汉书》。王庠先叙述全书十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各篇的写作风格 ,又评说刘邦、项羽、萧何等的功过是非。“看来 ,你在《汉书》上花的时间一定不少吧 ?”苏轼听罢淡淡地问。这时 ,王庠才发觉自己谈得太多 ,连忙打住话题 ,恭敬地问 :“早就听说先生对《汉书》研究颇深 ,但不知用了多少时间。”“读了五遍。”苏轼说完问王庠 ,“你能说说司马谈的为人之道吗 ?”“这……《汉书》中…  相似文献   

4.
<正> 刘向校书,是汉代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一件人事,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曾经有过如下的纪载: 《汉书》卷十《成帝纪》:“河平三年(公元前二十六年)……秋八月,……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案王先谦《汉书补注》:“何焯曰:‘向校中秘书,大书于帝纪,尊经  相似文献   

5.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6.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7.
<正>《汉书》又称《前汉书》,“二十四史”之一。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彪为《史记》作续,但壮志未酬,抱憾离世。儿子班固继承父志,前后历时20余年,使《汉书》初具规模。班固去世后,班固之妹班昭补写了《汉书》中的八表,而《汉书》天文志则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在体例上,《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  相似文献   

8.
《汉书》在结构上比《史记》更加注意整体性与规范性,既断代为史,又有鲜明的通史意识,努力将“断”与“通”结合。《汉书》“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也是“大一统”的通识思想在史学上的鲜明体现。《汉书》在整体架构上具有“一部如一篇”的特点,只有将《汉书》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客观全面地把握其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9.
以今通行之《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为校勘对象,取历来《汉书》之主要版本北宋景祐本、明汲古阁本、乾隆武英殿本、王先谦《汉书补注》对校,并结合《汉书》体例、《释文》所载经书文字音义等,比勘同异,权衡比较,最终证明通行本《艺文志》“桑毂共生,大戊以兴;鸲雉登鼎,武丁为宗”一句“毂”当作“毂”,“鸲”当作“雊”.至于致讹原因当与文献流传及文字音韵流变等历时性因素有关,此误亦反作用于文献之理解与阐释,可谓一字之误,关乎宏旨.  相似文献   

10.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封建正史的又一部名著,“抒下情而通讽喻,宣上德而尽忠孝”、“润色鸿业”是班固创作《汉书》的指导精神,《汉书》成了帝王将相的家谱,“实录”精神远不及《史记》。虽然如此,但《汉书》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是作了一些较为客观的反映,对《史记》的实录精神还是有所继承的。  相似文献   

11.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堪称唐人颜师古以后 ,历代前人对《汉书》研究之集大成。《补注》继承前人成果 ,填补了颜注的空白 ,纠正了颜注的错谬 ;而且《补注》所引某些成果实与颜注殊途同归 ,仅自不同角度观察而已。当然也有些则是前人研究的错谬而补注却继承的。  相似文献   

12.
杜志勇 《安顺学院学报》2012,(2):109-111,136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述,关于其成书,向无论述,《汉志艺文略》一文所论与《汉书艺文志举例》相仿,经详细比对发现《汉志艺文略》乃是《汉书艺文志举例》的最初之稿。  相似文献   

13.
班固的《汉书》开我国断代史先河。作为史传文学,其文学性—尤其在解放后,一直为司马迁《史记》的盛名所掩盖,而对其中女性形象描写文学价值的专门研究几为空白。《汉书》是以帝室为中心撰写的,后妃作为皇室不可缺少的部分,既和许多事件相连,又有女性的特质,内容丰富。作者在选材时,紧紧围绕她们的性格、命运,通过繁简得当、在人物完整的命运轨迹中突出重点的安排,塑造了鲜明的后妃形象,体现了作者出色的材料驾驭能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汉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隋书·经籍志》与《汉书·艺文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在继承《汉书.艺文志》的学术源流上又有所发展,他比《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更加科学化,学术源流更加系统化,收编书目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末年侯国城市241个,然志中名目又不及此数。前辈学者对此多有研究,然终不能补足。通过对《汉书》诸表所栽侯国城市的分封、存废等时间排比,最终确认《汉志》所载侯国城市的时间断限为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公元前7年3月),并补足了241个侯国城市之数。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论述《汉书.地理志》中的北江、中江、南江等三江方位及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皖南与苏南历史地理的正、负、互补三种相关性,认为"汉志三江"、"魏晋江东"、"唐宋江左"与"明清江南"区域皆"因水而兴",自然含有现代皖南、苏南和浙西三地,其中水系相通,源头皆系于皖南,所以广义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该包括整个汉志三江流域。  相似文献   

17.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研究视点。唐前《史记》《汉书》比较研究集中于“史汉优劣论”,评论者往往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对两书作出简短的论断,尽管他们的论断并不客观,作出的论述缺乏说服力,研究方法也流于粗疏,但是,这些直观式的评论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以来,《史记》《汉书》比较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从研究总貌上看,此30年大致又可分为20世纪后20年的研究和新世纪以来的研究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研究既有相似之处,又可看出其演化之迹。在如此可喜的研究形势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专著尤其是《史记》《汉书》文学性比较研究专著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与《汉书·艺文志》齐名的《隋书·经籍志》,在编撰体例、序言、学术探究等方面对《汉书·艺文志》都有所继承,甚至在内容方面也有沿袭。但为了适应当时文献编目的具体情况和时代要求,《隋书·经籍志》在分类、著录方面等都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在我国图书分类史上和目录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洁 《安顺学院学报》2011,13(1):62-64,86
与《汉书·艺文志》齐名的《隋书·经籍志》,在编撰体例、序言、学术探究等方面对《汉书·艺文志》都有所继承,甚至在内容方面也有沿袭。但为了适应当时文献编目的具体情况和时代要求,《隋书·经籍志》在分类、著录方面等都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在我国图书分类史上和目录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