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文章阐明了非法证据排除与程序正义价值存在的冲突以及在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模式下,如何合理正确地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2.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权保障的必需。它对促进实体真实、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以及限制警察的滥用职权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尚未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明确的规定,很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就构建我国刑事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以及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取得的证据均没有证明力,但对私录的视听资料在民事审判中的证明力与刑事审判中的证明力的认定是不一样的。以非法的行为或手段取得的私录视听资料应当认定为非法证据,没有证明力;而采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视听资料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对私录视听资料的取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以维护民事审判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没有对辨认作出适当的规定,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也就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问题。尽管在实践中,辨认笔录的证明力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辨认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辨认笔录的证明力并未达到充分的境地。从辨认本身所依据的规律出发,完善辨认的程序,是提高辨认笔录证明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基准下,德国形成了一套极为发达的证据禁止理论,包括收集证据的禁止和使用证据的禁止,根据刑事诉讼不同的阶段对非法取得和合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之证据能力进行阐述。"权衡理论"为查明案件真实与保障被告人利益的冲突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限于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相关理论缺失和操作性不强的现状影响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和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证据禁止制度在维护实体公正与追求程序正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对自白进行补强不仅是限制自白证明力和遏制非法取证的必要手段,而且还是刑事诉讼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的需要。补强证据应当具有证据能力,它不仅可以补强自白,还应当能够证明案件事实,并且应达到相当的证明程度。我国的自白补强规则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诉讼法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法学界对于诉讼中程序与实体的关注逐渐升温。传统诉讼观念"重实体轻程序"开始受到批判。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进一步的在立法层面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代表的一系列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为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内涵及外延,准确而全面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非法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诉讼法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法学界对于诉讼中程序与实体的关注逐渐升温。传统诉讼观念“重实体轻程序”开始受到批判。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进一步的在立法层面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代表的一系列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为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内涵及外延,准确而全面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非法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对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很多国家都已确立,但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学界与理论界存在较多争议。加强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与探讨,对于建立我国的刑事诉讼规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洁 《华章》2011,(21)
2010年7月1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也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但是,这项规定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在实践的执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分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进步之处和不完善之处,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着证据来进行和开展的,非法证据却是刑事诉讼中的“毒瘤”,严重损害着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刑事非法证据作为刑事司法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反映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诉讼理念和诉讼价值.国内外立志于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悉心研究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准备构建和确立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了极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施行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进步,但新规定亦存在不足之处。论文从非法言词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等方面做了论述,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近几年的证据立法讨论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至今没有得到具体落实。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人们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认识有误,以及随之带来的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后果的恐惧。要在中国确立和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应当排除影响这一制度确立的非理性因素。既然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要求的排除非法获得的证据就是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为支持程序正义理想所要付出的代价。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已经是势所必然,是我国刑事诉讼走向法治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尽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被确立在中国刑事诉讼之中,但它在司法实践中却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在重新构建这一制度时,需要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非法取证手段的类别以及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律后果,同时还建立专门的程序性裁判机制,确立非法证据的排除申请、有关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的司法听审形式、有关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以及排除规则适用后的再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刑事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是近年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借鉴国外现行刑事法律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结合我国国情,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与完善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非法证据仅仅限于言词证据。就刑事诉讼而言,非法证据并非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它往往对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具有重大意义。域外的司法实践中,对哪些证据进行排除以及怎样排除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充满争论的。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要建构符合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我们认为收集程序不合法的证据不能作为控诉被告人以及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在非法证据规则排除的模式问题上,应当采用原则加例外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卫守宇 《考试周刊》2009,(46):237-237
我国法律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但通过对我国建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由、价值取向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可知.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利大于弊,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是指法律授权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所取得的刑事证据。非法证据的存在,不利于诉讼民主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非法行为取得的被告人供述的证据能力如何确定,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及理论研究的空白。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问题在于通过何种程序确定非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的证据能力。在判断非法供述的证据能力过程中,应当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结合案情具体判断,在“有效打击犯罪”与“保障被告人人权”两种价值之间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