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使得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问题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问题仍存在着立法缺陷,例如,单位盗窃应如何处理问题和单位犯罪能否成为累犯问题,本将对上述二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是和自然人犯罪相对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作出与单位犯罪相应的特别的规定。文章以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重点就完善问题提出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涉及单位犯罪的条文112条,罪名134个,有四种立法模式,其中三种典型的立法模式,实行双罚制,一种非典型的立法模式,实行单罚制(代罚制)。在刑法分则中,条文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处罚的犯罪,都属于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4.
和自然人犯罪相比较,新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某些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对属人管辖权的规定中,未能涵盖单位犯罪的应有成份,疏漏了中国单位在中国领域外犯罪如何适用我国刑法的问题。因此,必须明确我国刑法对中国单位的效力范围,并界定出体现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特点的适用条件,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弥补刑法属人管辖权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我国的“犯罪家族”中,“单位行贿罪”的发展势头愈来愈烈,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遏制单位行贿罪的发生、发展,应当高度重视用刑法惩处单位行贿犯罪行为的必要性,并完善刑事立法制度,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健全地区间打击与预防单位行贿犯罪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次以总分则相结合的形式规定了单位犯罪,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文立足于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范围进行论述,并对司法实践中惩处单位犯罪的做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了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单位犯罪的规定面临效益与公正性之困境。基于单位犯罪立法所具有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行政法律与刑事法律共同调整经济活动的特点,我国对单位经济违法行为的控制模式应当从刑事处罚的双罚制模式转换为对单位实施行政处罚,对单位行为的具体决策、指挥者予以刑罚处罚的二元制裁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97刑法中对信用卡诈骗罪只规定了自然人主体,事实上由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迁发展,单位日益成为这类诈骗罪的新的重要主体。为了有效地预防这类犯罪,在现行立法上增设信用卡诈骗罪单位主体的必要性就突显出来,在处理该类犯罪时,应当采用“双罚制”,而非现行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单罚制”,以符合刑法罪名体系的统一性要求。此外,恶意透支作为单位信用卡诈骗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与自然人犯此类罪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单位犯罪进入刑法调整范围是刑法体系完善的重要举措,然立法之简陋,规定之隐形以及司法解释对刑法理论的冲击暴露出单位犯罪并未"适格"地进入刑法领域。针对此不协调现象,本文提出单位与自然人犯罪一体化,分差异性比较及"一体化"理论的提出,现行立法背离一体化理论的表现和实现一体化的制度构想来介绍,以求能理顺单位犯罪在刑法中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作为刑法所规制的犯罪行为的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法律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规定逐渐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犯罪问题,《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顺应时代潮流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作出增加和修改,扩大了我国刑法调整的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本文从刑法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不同观点入手,分析国外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并对其在我国现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作出的规定进行评析,以期为我国单位犯罪的研究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刑法规定只能由自然人实施的犯罪为纯正自然人犯罪。但司法实践中由单位实施的纯正自然人渎职犯罪屡见不鲜。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国急需通过立法将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渎职犯罪写入刑法。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同样,单位犯罪自首立功也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刑法既然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同样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其自首立功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立功,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立法上完善单位犯罪的自首立功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存在缺乏公正性、可操作性、刑种单一、单位犯罪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过于严厉等严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我国对单位犯罪处罚立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单位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之受传统的以自然人犯罪为基础的刑法理论的束缚,我国单位犯罪立法存在着概念模糊、主体规定欠妥、罪过形式不明、刑罚设置不合理等缺陷.我们应当将单位犯罪概念的法定化,国家机关单位犯罪的除罪化,罪过形式的明确化,单位犯罪刑罚措施的多样化作为目前完善单位犯罪立法的切入点,以更好地打击单位犯罪,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主体构成的正确划分是厘清单位犯罪性质的前提。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单位罪以来,对于单位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等方面,学界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提出了相应比较合理的论证和观点。拟从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及结合学界的认识,对单位犯罪及其主体作初步研究并对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不恰当性进行论理,主张国家机关应当非犯罪主体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为了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本文就单位犯罪的立法背景,犯罪构成的要件及其刑罚的适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所做的刑法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上单位犯罪应该是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犯罪形式,但是我国的刑法就单位犯罪刑罚适用方面并没有做出与单位犯罪相适应的特别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罪时只能适用自然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这显然是不利于更好地预防和惩罚单位犯罪。本文从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实体问题、处罚原则和程序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进程,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刑法是指规定行政犯罪及其行政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刑法具有刑法属性。从与行政法相衔接的角度考查,我国行政刑法存在问题有:行政法条款与行政刑法条款衔接不力,行政违法责任和行政犯罪责任的竞合缺乏系统规定,劳动教养制度急需改革及缺乏完善的保安处分制度。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协调行政法与行政刑法条款,完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竞合立法,在刑法典中专设“保安处分”一节并于该节中吸收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刑法第310条窝藏,包庇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的人”,何为“犯罪的人”,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观点认为“犯罪的人”是指真正的犯罪人,本认为通说观点值得商榷,通过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立法状况与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需要,作认为窝藏,包庇罪行为对象“犯罪的人”应包括真正的犯罪人和正在受侦查,追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以经过有效判决确定有罪为必要,只要对他们进行窝藏,包庇的,即成立窝藏,包庇罪。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状中,有许多表明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数额要求.现在,数额的规定方式大概有两种,具体方式和抽象方式.具体方式规定的犯罪数额具有明确性,但过于僵硬;抽象方式规定的犯罪数额,具有立法稳定性,但过于笼统模糊.“日额金”,是以一日的收入情况或者其他资金数量为单位来规定罪状中的犯罪数额.这样规定的犯罪数额,既具有规定标准的明确性,又能使实际数额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可以解决我国罪状中犯罪数额规定的明确性与稳定性相互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