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彩斌:邱老师,您好!您结缘小学数学,创造尝试教学法,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熟知您的名字.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已有60多年了,这是一段怎样的人生经历? 邱学华:从1951年,我16岁那年到农村当代课教师算起,到现在已有60多年了.5年的小学教师生涯使我热爱教育、喜欢孩子.为了研究教育,解决教育上的实际问题,我决心考大学.1960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当了大学教师.后来又当过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教科所研究员,工作几经变动,道路坎坷,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所眷恋的小学数学.当小学教师时,我最喜欢算术,那时已经是县里小有名气的算术教师;大学毕业后,我在教育系教的就是小学算术教学法;"文革"中离开华东师大到农村当了中学数学教师,但我仍偷偷跑到小学搞"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师范学校当校长时,我争取办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培训大批骨干教师;退休后仍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园地里发挥余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问:您从事小学教育多年,能否谈谈您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思想?答:我1943年开始从事小学教育;至今持续50年之久.曾经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校长、北师大教育系副教授、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等职.1978年,我一边教学,一边在叶圣陶先生指导下,协助郭林、袁微子等老一辈教育家,发起组织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后任秘书长、副会长、会长.  相似文献   

3.
记者:周老师,您从教小学语文已有60多年了,这60年,基本上经历的就是新中国成立迄今的语文教学全程。对此,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周: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应当说是龙腾虎跃的60年。但教训也很深刻,不可忽视。我的感触是折腾太多,有很长一个时期一直在"对立斗争"的崎岖小路上左右摇摆,跌跌撞撞地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4.
我县开展尝试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已有五年的历史。目前在全县674名小学数学教师中,已有438名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占全县小学数学教师总数的65%左右,其中运用较好的有100多人。县镇一、二小,杨和学区各小学的数学教师,基本上普及了这种方法。由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全县小学数学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86年全县小学数学平均成绩为67.2分,及格率为67.9%;87年全县平均成绩提高到70.8分,及格率提高到71.3%;88年全县平均成绩提高到79.6分,及格率提高到83.4%。从86年元月到88年12月,全县共写出尝试教学法经验总结、论文80多篇,在全国数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中刊登了3篇;在自治区数学研讨会上交流8篇;有2篇还在《宁夏教育》上发表。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教师容易掌握,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从1951年到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起,我一直用心关注和研究着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屈指算来,到现在已近6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虽几经波折,道路坎坷,但我始终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园地里耕耘,我和小学数学结下了  相似文献   

6.
计琳 《上海教育》2011,(2):12-13
《上海教育》:在您从教60年之际,重新回味"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令人感触良多。今天,您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新解读?于漪: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由于党组织的培养,由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同行们的教育启迪,我确实悟得了一点道理。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  相似文献   

7.
从1951年到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起,我一直用心关注和研究着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屈指算来,到现在已近6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虽几经波折,道路坎坷,但我始终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园地里耕耘,我和小学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已成为我生命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已80岁了。虽然当过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师范学校的教师,风风雨雨60多年,但有幸的是我始终没有离开我所眷恋的小学数学,即使后期我重点搞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也首先是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我都参加过,三次参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60多年来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已80岁了.虽然当过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师范学校的教师,风风雨雨60多年,但有幸的是我始终没有离开我所眷恋的小学数学,即使后期我重点搞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也首先是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我都参加过,三次参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60多年来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纵观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作文题型训练不外乎写人、记事、写景三类,有些作文题型训练从三到六年级重复出现,但反复练习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从教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们现行的传统作文批改方式———教师大包承揽、精批细改是大有关系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从三年级开始,我对学生作文批改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这一尝试,分为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年级段训练原则:以扶为主,以放为辅,扶放结合。训练目标:使优等生在教师帮扶下能具有自我修改字词句的能…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河北教育》杂志是在1950年,距现在已有40多年了。当时,我正在本村上小学,我父亲是那所小学的教师,他常给我们读《河北教育》杂志上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数学、语文的练习题,还有自然常识问题解答,而我最喜欢的是杂志后面的自然常...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您曾做过教师、校长,还做过中央教科所的研究员、教育系统的领导,有过很多角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您对哪个阶段印象最深? 吕型伟:我一辈子搞教育,从山沟里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从地方到中央,兜了一圈,经历了这么多,回过头看,最让我怀念的就是当校长的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13.
<正>教书育人30多年,担任校长20多年,从乡村小学到东台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普通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日趋复杂的学校管理引发了我对教育工作更多的思考,我的一些教育主张、管理思想潜滋暗长,我发现了规则之美。教育事业发展了,但学校管理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诸多现象让我警觉而忧虑。还记得,刚担任校长的时候,我曾满腔热情地尝试着摒弃"呆板"的制  相似文献   

14.
从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算起,我的教育生涯已经有60年了。我20岁就当了小学校长,是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为了研究教育,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毕业后当了大学教师,后来又当了师范学校校长和中学校长。  相似文献   

15.
一、六十年少年儿童研究:在我国儿童教育和少先队研究领域,您无疑是个权威级人物,段镇教授由衷地称您为少先队第一教授,这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从您进入少先队开始到现在已有60年历史了,不仅时间最长,而且  相似文献   

16.
<正>被朱永新先生誉为"教育的光明使者",出身于小学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家;60多年如一日,始终从事小学数学和尝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邱学华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提出了尝试教学法与尝试教育理论,致力于教学改革。他的尝试教学法研究成果荣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尝试教育实验校已有2800多所,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效果明显。虽已年过八旬,他却始终坚守一个  相似文献   

17.
我1993年到中山小学任校长。一进校门,就听到60年代"大量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改经验,誉满全国,享有"南有中山"称誉。顿时,对中山小学的老前辈们肃然起敬。为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山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借鉴小鹿文学社活动经验,1993年起开展青年骨干教师自我培养研究,为深化大语文教育研究培养一支朝气蓬勃的研究队伍;1997年由我承担了"大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组长,我运用了"上挂、横联、内化、外发”的策略,紧紧依靠全体同仁,采用了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分头推进、分块滚动的研究方式,坚持了10多年,初步形成了“教学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成事成人、学校成功成名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正1981年我师范毕业,进入了我的母校——人民大道小学工作。想跳槽的我,被姚文俊校长教育改革的激情所感动,静下心来做好了32年的坚守,从一名普通教师走到校长的岗位。当老师时,我仰望您,对您充满无限的敬仰;做校长后,我走近您,对您产生无限的敬佩。我的老校长啊,当今天您把接力棒传递到我的手上时,我才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自2002年2月开始进行《小学课堂中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2003年该课题被浙江省教科院定为规划课题。该课题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被熟视无睹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从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出发,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以期引导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改善教师行为,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下面我们选编其中四篇研究成果,供大家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教师》:您对学习困难的研究已有20多年了,为什么您这么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梁威: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在义务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因学习困难而辍学的孩子日益增多。1991年,我完成在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