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道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05-106,109
当前,对于大学生问题,全社会都比较关注,然而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关注程度却较低,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作为贫困大学生,同样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如何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贫困大学生问题进行探析,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势与愈加不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生活本就拮据的贫困大学生需要承受繁重的家庭经济压力,学校课业压力与择业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样,成因较为复杂,所以,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繁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切实有效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与心理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如今,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院校逐年进行扩招,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大学生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差异,高等院校中的贫困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大学生。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学费以及各项费用对贫困大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家庭肩负着经济压力的担子。现阶段,高等院校和其他部门联合,为大学生开辟了上大学的"绿色通道",主要是提供助学贷款;同时,高校中开放了许多助学工作方便贫困大学生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一、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面临的情况(一)勤工俭学的途径非常有限根据对大学生实施勤工俭学途径的调查来看,近几年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并没  相似文献   

4.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创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内的特殊人群,经济窘迫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大多数贫困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困惑,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探讨、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试图帮助贫困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及未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贫困大学生属于其中的弱势群体,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缺少实习经历、前期资金投入和存在自卑心理等诸多问题.作为社会、学校和教师,我们如能给予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建议和帮助,则会从多方面改善其弱势局面,营造更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6.
当前,诸多压力令大学生心力交瘁,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他们面临着更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极力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经济、生活、学业、就业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团体咨询是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一种心理咨询模式,它能够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与人交往、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环境,促使其释放情绪压力,袒露心理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本文从确定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法、确定团体成员、制定团体的规章制度、选择团体活动时间和地点、制定团体活动计划、明确团体指导者的作用等七个方面介绍了贫困大学生团体咨询模式的理论构想,为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就业压力等一系列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些贫困大学生便产生了诸多心理矛盾与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分析入手,以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实践经验研究总结出出贫困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与压力,表现出多样的心态,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比重和数量不断增加,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威 《职业技术》2010,(2):73-73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晖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65-67,86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比重和数量不断增加,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在经济、生活、学业、就业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本文论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应用,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完善贫困大学生自我认识,促进心理健康、人际和谐以及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就业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以及所处位置的限制,其所面临的压力更为严峻。如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贫困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以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为出发点,利用文献法、资料调查法以及数据分析法等方式简单对其进行调查,明确他们的就业难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减小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承担的压力较之普通学生更重更大.因此,研究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学院2009级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建议来促进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张强 《教育评论》2020,(5):封3-封4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冷门"专业社会需求不足、部分大学就业相对较为容易、男女就业不均衡等现实问题存在,大学生就业急需专业指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值毕业生求职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经济压力,一些贫困大学生经受着众多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教育与引导.文章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分析入手,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面对迅猛变化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备感压力。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贫困使其面临的压力更大,部分贫困大学生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分析大学贫困生具有的共性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给予引导,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已经成为了判断人才潜力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所致,我国不少大学生来自偏远地区或贫困家庭,他们同样有着非凡的学力和创造力,但是由于自己出身贫困,导致的自卑或内向情绪使他们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才华.高校辅导员作为引导高校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如何完善贫困大学生人格,使之得以健康快乐地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