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素芬 《科教文汇》2010,(13):137-138
自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问世,很多学者尝试运用此理论来进行诗歌翻译的研究和探析。唐诗是中国文化的凝聚,讲究韵律的美感和遣词的凝练。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四个译本的韵律和遣词是如何实现与原文最大程度上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
自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问世,很多学者尝试运用此理论来进行诗歌翻译的研究和探析。唐诗是中国文化的凝聚,讲究韵律的美感和遣词的凝练。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四个译本的韵律和遣词是如何实现与原文最大程度上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一向被视为道家学说的集大成和经典之作,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下,先后出现了很多译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新的视角,对其中两个英译本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翻译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中,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论的核心是探索有效理解原语作者真实意思的途径并为翻译服务。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分类,分别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介绍了语境论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李汝成译与青闰译)分析语境论的内容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斐  詹全旺 《科教文汇》2013,(19):131-133
《乡愁》是一首体现了意境美和余光中内心的爱国思乡的诗歌。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将原诗和三种译文看作不同的语篇,分别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及物性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不同译本的得失,并检验了及物性理论在诗歌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
程莉 《科教文汇》2010,(4):81-81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四个译本,以翻译的三个标准:语言标准、真值标准、和美学标准为尺度,从是否按照语言的系统的规律解读和构造译文,是否遵循原文所传达的语义,是否带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品鉴。四个译本分别为:白之(cyrilbirch)1972年的译本、康宁汉的译本、胡士光的译本和陈国华的译本。  相似文献   

9.
《华夏集》是庞德翻译作品中的代表作,已成为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其创造性的翻译,背离了传统的翻译标准,这个译本在国内的评论界历来备受争议。如果从庞德诗学思想出发,就会发现,这些“背离”之后主导思想,也就会对他在这个译本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新雏度来认识。从庞德的诗学历史观和诗歌本质观两方面,探讨了其诗学对译本选择和翻译标准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赵子然 《今日科苑》2010,(2):142-142
文章通过具体实例从翻译时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的把握这三方面对《苔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各自译本的特点及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马经义 《科教文汇》2008,(29):255-255
随着《红楼梦》的普及,共外文译本已有十多种之多,其中英文译本最为丰富。对推广《红楼梦》,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1892年开始,历经数年,其中承载了众多翻译家、汉学家的心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红楼梦》英文译本也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历经了属于它自己的演变过程。终于在以霍克思、杨宪益为代表的翻译家笔下为世界人民展示它的绝代风姿。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20世纪最有力度和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中文译本中以1987年出版地吴劳的译本和同时期的赵少伟译本最为流行。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将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与海明威的小说原著建成一个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初步的量化分析,比较和探讨两个译本在风格上的异同。通过考察,发现两个译本作为译语和叙事文体的特征非常明显,但每个译本都彰显出独特的风格,如吴译在词汇层面的简化和直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文的文体风格,且局限于译文的形式对应,语言的归化程度弱,造成译文羞涩难懂,而且表达不清,而赵译没有过分拘泥于原文词句,语言精练且重在表达词句后面的思想感情的传达,精确传译了海明威口语化的语言,充分保留了外来词的异域文化特色。结果证明了风格传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芳 《科教文汇》2012,(25):207-208
从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颁布实施,到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要素发展的高度重视,使得当前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日益多样化。在市场经济催生的文化产业大潮中,各级各类博物馆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服务功能、教育功能都有着不同形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任俊伟  涂宇明 《科技风》2015,(2):208-209,211
《天净沙·秋思》三个译本好坏众说纷纭,僵持不下。本文求计于接受美学,从接受者角度入手,以译本详细分析为基础探究译者对该曲的理解以及对其译作读者的预设,进而主张翻译因原作理解和预设读者不同而标准多样,不能简单评判好坏。  相似文献   

15.
赖晓鹏 《科教文汇》2008,(4):165-165
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都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陈俊 《科教文汇》2008,(10):183-184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在译本差异性的背后寻求影响翻译规范的因素,来批驳用静止眼光评判译本优劣的传统翻译批评理论,并说明多元系统理论对中国翻译批评方法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8.
译本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也不是在真空中被接受的,任何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进行翻译批评的时候,必须考虑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制约,才能保证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了民国著名翻译家周瘦鹃对《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的译本,从其语言风格,翻译策略,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袁华  郑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234-235
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观点,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于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即人际功能、经验功能、语篇功能。本文从这三个纯理功能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说明功能语法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语篇结构和意义体现形式,并表明三大纯理功能思想完全可以用于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城镇比例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传统的居住形式——村庄逐渐被住宅小区所取代,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更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因此,对于居住环境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居住环境功能的关注渐渐增多。本文主要从住宅小区室外环境的环保功能、使用功能、以及观赏功能三个方面来简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