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这个属性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应该在政府、个人和社会各单位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分担。近年来,我国在逐步实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其经费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要通过扩大政府投入、减少地方投入差异、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拓宽高等教育的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等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生均教育成本不断提高,而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有限性,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必然.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政府、学生及家长、社会与企业应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在各分担主体中,政府、学生及家长应分担主要份额,社会与企业是补充,但应为学生及家长分担份额设置一个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还存在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教育成本社会分担体系不健全、政策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要真正实现多元化,必须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在政策制度上激发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提高高校的教育成本分担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不仅体现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也直接影响着教育公平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江西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状况看,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过大,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过小。政府应切实落实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政府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要强化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就应加快高等教育财政法制化进程,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人中的主体地位并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合理划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健全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人考核体系,支持地方高校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高等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生产能力的视角,按照获取收益比例来分担投入的市场经济机理,构建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分担模型。通过收集大量数据(1991-2008年)可以计算出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狭义分担比率、广义分担比率和政府应该承担理论分担比率。比较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中,狭义比率、广义比率迅速下降,理论分担比率低于狭义比率,但远远高于广义比率。通过运用趋势分析法预测了我国高等教育人均经费和机会成本,估算了高等教育投入的合理分担比率,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中国国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成本应由政府与个人共同分担 ,但现阶段在我国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受教育者学费增长过快 ,而国内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严重不均衡又使得一些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逐渐向教育产业化标准靠拢的学费。因此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要从国情出发 ,改变过分依赖学费的倾向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市场经济谁收益谁付款的基本原则,民办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众多,包括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纳税人或工商企业及民办高校自身等。因此上述几个方面则构成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如何有效地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本文对各分担主体的分担途径、措施、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作了简要论述,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合理分担。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可行性。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中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家庭分担比例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投资、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个人及其家庭的教育成本比例、引进市场机制等措施,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建立一种全社会共同合理补偿高等教育成本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践中存在主体错位、收费过高和比例不公等现象.高等教育的合理成本分担应控制成本、加大国家投入、形成多样化的个人竹费方式和完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 ,应从分析高等教育的自然垄断性以及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差别产品特征入手 ,探索以高等教育收费的双重定价作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主辅结合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体制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政策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辅结合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教育成本的补偿问题,按照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及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充教育资金和学生求学经费,实现教育成本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是成本分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高等教育公平有极大影响。我国当前个人高等教育投资主要存在四类风险:志愿博弈风险、依附性风险、学业风险以及失业和收益风险。通过改进录取模式、优化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分担贫困家庭风险和培养教育风险意识等能够有效防范个人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石翎炜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75-77,79,93
尝试从受益原则的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效率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合理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思路,减少不合理的成本分担带来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绝对低于成本的方式为社会服务,所带来的高等教育需求膨胀等一系列弊病进行了剖析,对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下如何避免可能引发的教育机会新的不公平的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历经了"免费"、"双轨制"、"并轨"和"并轨"后的规制四个阶段。公办高校学费制度的变革由政府以渐进式的方式主导;其动因是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其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基于"利益获得原则"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依据由培养"国家人才"转变为补偿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f how a country for which the prioritization of public spending towards poverty reduction is a key policy concern can monitor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public spending. Employing standard benefit-incidence analysi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how public education spending is currently distributed in Yemen. It also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distributional benefit to the poor should and can be improved, focusing on possible changes in cost shar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on associated changes in budget allocation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increase cost sharing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overall level of public education spending and provide a benchmark from which to monitor the impact of this and other education spending decisions on the poor.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设计有利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活动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成本分担体系的构建、教育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及成本分担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在成本分担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